第106章:围堵(1/2)
天色已暗,星月漫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唐兵返回的队列中,点燃了无数火把。光亮中,唐兵的队列如同火龙一般,向祁连山方向游走。
其中长长的一条,行走匀速,奔去正北方面的张掖川。
另外一条虽然相较短了许多,但却是行进疾速——这是宋通带领的,全副武装的一千余骑的队列,风驰电掣一般地杀向西北方向的,吐蕃边将龙本佳的据点。
数奔袭之下,宋通等
已经接近了大斗拔谷。
前面派出去的斥候兵,接连返回报道:蕃兵应该是得到了在南面的仲曲河,唐蕃双方已然战的消息。所有通往唐境的大小道路,全部被封锁了。
计算好抵达大斗拔谷的时辰,宋通命暂时休整,梁和前来商议:“一路并未见到更多蕃兵阻挡,会不会有埋伏?”
宋通坐在一块山石上,边啃着胡饼边笑道:“不会。”
身边的阿史那博恒取出水囊,喝了一后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自信?”
宋通咽下嘴里的胡饼,再笑着说道:“龙本佳必是将附近的蕃兵,大多调往了大斗拔谷的作战中去了。”
阿史那博恒惊问道:“如果是这样,哥舒翰那边只有三百,可以抵挡得住吗?”
此时的哥舒翰,还未更多展现出名将的风采,也就难怪阿史那博恒有此疑问。
宋通接过阿史那博恒递来的水囊,喝了几后,抹抹嘴说道:“哥舒翰为
豪爽,兵士必然
戴;他又恪守军法,兵士也会心生敬畏。因此,他颇具大将风范。他本也是大斗军的
,对于神武营一带的地形、地势,了解很详尽。”
阿史那博恒听他说得有理,连连点。
“所以,”宋通吃完了手中的胡饼,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即便龙本佳再凶
,哥舒翰居高临下的防御,也必会固若金汤!”
阿史那博恒拿回水囊,笑着说道:“听你这样讲话,似乎我们可以在这里安然睡上一大觉似的。”
宋通连忙说道:“说是那样说,但是作战的每一时刻,都蕴含着极大风险。我们再接着赶路!”
阿史那博恒连忙应诺,梁和也站起身来,立刻招呼兵士们上马。
再经过大半天的奔驰,宋通等于申时左右,抵近了大斗拔谷。
前面吐蕃的烽楼——石雕楼,已经隐约可见。
几只秃鹰在高空展开着长大的双翼,乘着风势上下盘旋,寻觅着可能的猎物。
它们的身影,在斜阳的辉照下,投放在山坡、地、水泽和那座高高的石雕楼上。
蕃借鉴汉
的技艺,再利用蕃地山多石
多的便利条件,就以汉
的烽楼形式,改为了大同小异,但是多为石材建造的石雕楼。
石雕楼是崇拜神鹰的蕃,仿照它的巢窠建造的。除了在蕃地内境可以让
们躲避野兽之外。
在边地,石雕楼也与汉的烽楼是相同功用的,主要还是用以驻守一些士兵和储藏粮
,用以瞭望、示警敌
和防御敌
的侵袭。
既然宋通等可以望见石雕楼,那么,楼上执勤的蕃兵,也就可以看到远处奔来的这队行军了。
号角声、鼓声,立刻从石雕楼上传出。
宋通只招呼兵士迅速通过,不必理会。石雕楼上的蕃兵见到来众多,自然也不敢下来应敌。他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吹号、击鼓以外,更还暗自庆幸:这些穿着黑甲的唐兵,只为赶路而没有对石雕楼发动攻击。
接连越过几座石雕楼,蕃兵建立在半山坡上的营砦,也已清晰可见。
营砦内也是旗幡飞舞,但因为只有几十个驻守的蕃兵,也是不敢下来抵敌。
宋通带领着兵士冲到山谷,见到几排拒马木栅封堵住了道路。
拒马木栅,就是以粗木做成字形支架。将长枪绑缚在横木上,使枪尖斜着向外,也成为拒马墙,或者
脆叫作拒马枪。它主要用以防御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
营砦内的蕃兵不敢出来,拒马枪再密集,也是死物。宋通吩咐部分士兵警戒,再命下马将拒马木栅挪开。
营砦内的蕃兵见到唐兵如此猖狂,虽然不敢出来,也都站在营门处,向山道中放箭。
太远的不到,稍近一些的唐兵又都持着盾牌。蕃兵发放的羽箭,不是掉落一般,就是勉强
到了盾牌上。
这边略作抵挡,那边的唐兵已经挪开了一条道路。宋通随即喝令兵士们上马,继续前行。
阿史那博恒走到近前,抽出腰间的硬弓,奋力向山坡上的蕃兵去一箭。
羽箭疾飞而去,但毕竟是从下往上发,力道衰减很多。即便如此,还是把一名蕃兵吓得闪躲一旁。这支羽箭,也就“哚”的一声,钉在了他身后的木栅上。
阿史那博恒手举硬弓,大笑几声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