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南城移民(上)(2/2)
我要求他们今年最少十万匹各种马种,马匹,价格还是原价,敢涨价或者不卖,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刘建笑道。
李出源听后,轻轻额,对于这些西洋蛮夷,李出源和刘建是一样的态度。
不过李出源想了想,似乎想起了什么。
“对了,那电报机是何物,真的可以千里传音乎”
李出源问道。
“当然,不然为何前我才收到的南兴县消息,今
便解决了,李兄要是有兴趣,一会从南城返回,便带李兄去看看”
刘建点笑道。
“好”
李出源点说道。
参观完马厩后,二又一起来到了一边的养殖场。
相比于马厩,养殖场内就要小上许多了。
毕竟养殖场并不需要马厩那么大的跑马场。
当然供鸭奔跑的空地,池塘还是有的。
池塘内还养了鱼,再加上猪圈,牛棚等。
使得养殖场占地也不小。
在大明,这样的家畜养殖,要么是单家独院的养殖,要么是士绅,豪族,包括皇庄统一养殖。
实际上如今猪在大明已经算非常奢侈的
类了,一斤猪
最少也要二十文,要是上等猪
,卖个百文,百五十文一斤都不是问题。
这也是刘建在制作肥皂之初,还用猪,但很快便用牛油,羊油代替了。
为何,按这个时候的明朝物价,八斤牛或者羊
只要一钱二分银,换算过来便是一斤只要十五文钱。
想想为何很多明代内都有,小二来二斤牛,再打上一斤酒的桥段。
为何这些好汉不吃猪呢,太穷了吃不起啊。
能吃上猪的可都是豪门啊。
哪怕是鸭,一只三斤到五斤的活
,大约是一钱八分银,差不多是二十五文钱左右一只
鸭,鹅也是这样的价格。
当然无论价格多少,都阻止不了刘建购买猪牛羊鸭鹅等家畜拿来饲养。
保证每个,每天都能吃
,那才是刘建的追求。
当然和马厩一样,养殖场也有专负责打理,有专
负责打扫,清理,喂食等事。
而且养殖场内同样有火坑,火道负责供暖。
而且为了保证每个百姓都能吃到,刘建和刘信还要求养殖场以低价将家畜幼崽卖给百姓自建养殖场喂养。
大规模喂养家畜,也让价格降低了不少。
一斤猪最高也不过三十五文,一斤牛羊
最高也不会过十二文。
以后随着数量增加,价格还能更低。
顿顿吃,不再是问题。
《大明豪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