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小冰期(1/2)
正统三年元月初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刘建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后,便早早的出门。
年三十的狂欢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弄得新年第一天,刘建只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大半天才起。
如今正月初二,家中诸事有各长辈持,刘建也无需上心。
而刘建也难得回来一趟,自然也要去拜访一下自己的好友。
也不知李兄如今是在学院,在杭州,还是在自己家中。
先去学院中问问再说。
自刘建到国子监后,一开始李出源和刘建还偶有书信来往,然至十一月后,书信便戛然而止了。
然刘建只是觉得或许因什么事耽误了,所以并未上心。
如今返回杭州,且马上要加冠,对于自己在杭州学院内唯一的好友。
刘建自然希望李出源能够来参加。
自然如今已是过年,所以学院应无一,然刘建除去知道李出源家住钱塘县临平山外,具体的并不清楚。
故而要先去学院问一下。
何况虽然过年众学子应都会回家,然明年二月童试,八月乡试。
自然也有很多选择在学院过年。
就如彭时呆在国子监不回江西老家一样。
一路顶着西风前行,刘建只觉得周身哆嗦,寒冷。
看了看周围那些还穿着单衣,薄麻,呆在墙角瑟瑟抖的贩夫走卒们。
刘建哀叹一声。
比
,气死
啊,想想那些贵族豪绅,皇亲国戚们冬天住暖房,火道房,出门还有大裘,袍,襺等衣物,而这些贩夫走卒们只能穿单衣,麻衣,最多也就是一些棉衣。
住的房舍也是四处漏风,最多有一床厚被褥就自己非常不错了。
大多数还是只能盖
席,穿
鞋。
过冬全靠抖。
而如今的冬天又是自古以来最冷的冬天。
小冰期可不是说着玩的。
冻死之,那是非常常见的。
看着那些墙角抖动的百姓,刘建叹息一声。
都是这混账的世道害的啊,再加上小冰期,能够活着,或许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而刘建又不能将他们都带走,或者给他们如南洋那些移民一样的生活,也就只有空叹息了。
想想如今小冰期还仅仅只是开始,还没有到最顶峰之时。
这段小冰期会在明末清初之时达到顶峰,天气寒冷,旱,朝廷确不思如何安民,依然党争
盛,对百姓剥削也越来越重,再加上关外鞑子崛起,内忧外患,最终引了明年动
,天灾**啊。
更让刘建痛心的是,明朝对这些底层百姓的生死实际上从未上心。
不说和别的朝代比,就说和后来的满清比也不足。
如今大明本来一年税赋本就是华夏历史最低的。
但其中最少四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税赋都是用来养活那些朱姓皇族。
更别说那些朱姓皇族,王爷藩王们自己还有土地,佃户的收,甚至经商,贸易收
。
那是是皇家,也是有皇庄的存在的。
而真正反应在老百姓上的赈灾款,最高的时候也没有过百分之二。
清朝最出名的一句话是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然而康熙之时,至少还有稀粥吃,有糟糠吃,明朝呢。
不说晚明,如今的明朝内就有很多山民,流民吃根树皮观音土呢。
满清之时,一年赈灾支出最少也有二三百万两白银,而明朝了,终明一朝,也没过八万两。
清朝前中期,特别是所谓的康雍乾三朝,赈灾投过四点五亿两白银。
而清朝一年的收最高也就是六千万两而已。
这样的赈灾投已经非常可观了。
当然还有说清朝是番薯盛世,然实际上直到光绪年间番薯种植也就不到十分之一,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一地是靠吃番薯为主的。
满清炸,其实和番薯并没有太大关系,最大的关系是官绅一体纳粮,取消
税,取消贱籍,永不加赋等等措,而明朝,皇室宗亲,官僚士绅,都享有不纳税的特权,而皇明所有税负全部都压在了底层百姓
上,因此,在明朝,大量的自耕农不堪忍受盘剥,投身大官僚为
,投身为
在皇明叫投献,不仅仅
身投过去,而且是带着田产去投的,也就是说大家都跑去给宗亲官僚当家
和农
去了。
除去这些外,官员免税也是非常大的,在明朝现任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可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明朝最可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