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舟山一日(中)(1/2)

“你是说他们打算立足外海,乘势而为”

贺吉显说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贺兄可看此处近两百来人,不都是如你我这般,识文断字,读圣贤书之人吗,难道就不想有所作为”

卢浚迁挥了挥手,三人听后,又四下看了看。

“可是我们也就是读过几年私塾而已,连他们童子试都没过,他们能要我们吗”

孟广远问道。

“是啊,是啊,我估计他们和其他商行一样,最多就是做个账房先生或者管事,掌柜足矣”

章褚济也叹道。

“要是其他商行,也就罢了,但是自扬州登船之后至今,我们所闻之,所观之,这永兴商行绝对图谋不小,看这几百万移民,便可见一般,而且他们若真想有所作为,收纳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说我们四人,就说孟兄吧,最少也有读过七八年私塾吧,我们几个十年寒窗也是有吧,没通过童子试,也不见得就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啊,如我们这种平民,农户,要想通过童子试,入仕途,除非有过人之处,否则难上加难,就算勉强入仕,也只能受制于人,无所作为啊”

卢浚迁向三人说道。

人听后,相互看了看。

“卢兄所言极是,想我们读书本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就说我吧,当年若不是遇上恩师,恩师见我家中困苦,而我又潜心好学,恩师也不会收留我入其私塾,只是恩师仙去,我便辍学了,后来我去考童子试,连考三次,居然一次都没通过,第四次还被人打出来了,如今已是而立之年,也只能勉强糊口,与妻儿老母相依为命,卢兄说的对,这或许是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章褚济想了想后,说道。

“是的,这里几百万人,然只有我们这屈屈两百人读过书,如此,我们本就比常人优秀,到南洋后,他们若想妥善安置,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手,我听说他们自己将很多家族子弟和商行中的账房先生,掌柜,管事都调去了南洋,帮助安民,然这可是几百万人啊,人手肯定不够,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吗”

卢浚迁说道。

“你们看,他们也是三五成群,说不定商量的和我们差不多,我们可不能落后啊”

孟广远四下看了看,说道。

“所以我们更不能落后他人,要是以后我们能够成功在永兴商行内部立足,这扬名立万,名扬四海也有可能啊”

卢俊杰笑道。

“好,那我等就共进退,共……”

孟广远还想再说。

这时走来了两位一身青衣的人

“你们听着,我二人乃永兴商行学司副司长纪道仙,程华喜,你们都安静,都安静,听我说”

纪道仙拿着扩音器向众人说道。

纪道仙和程华喜是原本刘家商行内部的管事和掌柜。

原本也读过几年私塾,但是后来科考屡试不中,最后只能进入刘家商行内混口饭吃。

如今刘家扩展外海。

这两人原本就是刘家内精明强干的掌柜和管事。

而且也读过几年私塾。

要是按后世标准,怎么也得是一个初中学历吧。

在明朝。

读书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段是蒙学,也就是所谓的启蒙阶段。

之后便是私塾了。

蒙学类似后世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私塾便是中学阶段。

当然有些豪族,士族,书香门第也会请很多师父来自己家中教子弟读书。

就如刘建的启蒙教育,就是刘信请人来家中教学的。

当然刘建根本不需要什么启蒙教育。

在这个时代,一般蒙学是三到五年。

三岁开始,八岁结束。

之后便是私塾。

私塾一般是十年。

也就是十年寒窗的由来。

到十五岁束之年后,最多十八岁时。

私塾便算读完了。

这时便会去考童子试。

通过后,便今日学院学习。

这便是如后世大学一般的学习了。

所以童子试和童院试的难度与地位实际上和后世高考差不多。

当然这个时代读书不是如后世那种全民教育,义务教育。

读私塾是要交钱的,而且一般都很贵。

也有很多品德高尚的师傅,教师看很多贫困,贫寒学子潜心好学,而教授读书的。

但这只是一少部分,可遇而不可求。

正因如此。

这个时代虽然书籍并不贵。

但读书,甚至入仕完全属于垄断行业。

底层百姓根本想都不敢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