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1/2)
秦长殷归府时,便孙氏说给他看了门亲事,“是杨家的三姑娘,温婉贤淑,我也见过几次,是个好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母亲和祖母做主便是。”
秦长殷色淡漠,缓声开,不知为何,他脑海中竟再一次浮现那张如花的笑靥。
就在将军府本以为好事将近的时候,杨家突然改了风,声称杨老太太舍不得三姑娘,故而想留她在身边多尽孝两年。
秦老夫冷着一张脸,手心捧着茶盏:“怎么突然就不做了?”
孙夫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孙氏,半晌才:“杨家也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是将军在沙场上……伤了那里,不能
道……”
“放肆!”秦老夫气得一把将茶盏摔在地上。
孙夫吓了一跳,下意识看向孙氏求助。
秦老夫平了平怒火,沉沉吐出一
气,缓声道:“亲家太太莫怪,老身不是冲你。”
“母亲息怒,都是谣传。”孙氏连忙上前安慰。
谣传是谣传,只是不出三,整个京师都在谣传抚远大将军沙场上伤了子孙根,不能
道。
自此,再无正经家愿和将军府谈婚论嫁了。
秦长殷不知此事,可近来不管他走去哪里,周围看向他的目光皆是带了点同与怜悯,谁能想到,在外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竟然是个不能
道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朕是大昏君(十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夏季。
福建自六月底便下起了大雨,接连一整月,雨一直下个不停。
雨积连一整月,最后终于变成大水,冲坏了堤坝,形成了特大洪涝,堤坝一经冲毁,沿途淹没大小城镇无数,整个福建成了重灾区,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奏折三百里加急传到了宣政殿。
莳七看着福建布政使上呈的奏折中,依然在饰太平,谎称灾
和往年一般,只是末了还加上一句,请陛下拨款赈灾。
莳七脸色沉,发狠将奏折猛地摔在地上。
“奏折三百里加急送到京城,却还在和朕撒谎!”莳七声色俱厉,底下的朝臣们顿时低下了缩着肩膀,大气都不敢喘,“陛下息怒。”
莳七气极反笑:“好一个息怒!朕且来问问你们,大魏十三个布政司,年年水患时有发生的地区除了福建,还有哪个?”
常同甫见无敢答,遂一步向前,拱手道:“启禀陛下,两广、两江、河南也都是水患频发之地。”
“何为应对之策?”莳七色暂缓,冷声问道。
“修围堤坝,改道疏导。”
莳七骤然冷笑一声:“改道疏导那是黄河流经河南境内的应对之策,两江、两广以及福建,皆是修围堤坝!”
常同甫色一凝,再次拱手正要开。
莳七再不看他,目光直勾勾凝着底下站立的群臣,声色俱厉:“自大魏建朝以来,凡是水患频发之地,皆是以修围堤坝应对,一年又一年,堤坝越修越高!修围堤坝只能解一时之困,长此以往,一旦哪年雨不停,堤坝一经冲毁,便形成特大洪涝!”
她顿了顿,冷笑一声:“对外,你们修围堤坝,将大水捧高;对内,你们阳奉违,将朕捧于云端!待那堤坝一经冲毁,就是朕让位之时!”话音刚落,她已是一手抄起案几上的一方砚台,狠狠的砸了下去。
捧与挖,世极其擅长于捧。
就像应对洪汛之策,也是将堤坝越修越高,而不是想着法去新挖河道,一旦溃堤,淹没良田万倾,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
而他们对她这个帝王,更是捧的厉害。
从前的昭宁帝姑且还可算年少无知,只待有引导,可朝臣一见如此,阳奉
违,昭宁帝说什么,便是什么,昭宁帝昏聩,固然是盛临川和江子卿的“功劳”,难道和这些助纣为虐的朝臣半点也无
系?
常同甫再一次看见昭宁帝这般清醒明智,激动地连忙跪下:“陛下恕罪,老臣该死!”
昭宁帝训斥的是,言官死谏,武官死战,当年昭宁帝昏聩,他却一甩衣袖退出朝堂,却是枉为臣。
一大臣们见状,连忙跪下请罪。
莳七长长叹出一气,平息了一番心绪,她今
此举确实是迁怒了,毕竟这次洪涝的直接负责
还远在福建。
她缓缓坐回龙椅上,指尖轻抚着戒指,眸光越过众臣,落在一直一言不发的秦长殷身上。
片刻,才移开视线:“众卿平身,如今应对福建水患方是正事,众卿可有良策?”
秦长殷缓缓起身,方才透过群臣的缝隙中,他明目张胆的窥视着她,她站在上,横眉冷对,一双明眸中溢满了怒火,双颊因怒气而染得绯红,目光凌厉,言辞犀利,将群臣们训斥的像鹌鹑一般缩在那里,
也不敢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