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国漫不足&应对措施(2/3)
主观上的喜恶,仔细去倾听物的说话声,会发现即便是不同的声优不同的角色,似乎都有着一样的腔调。比如说李斯,除了秦始皇之外,在很多时候,他不管跟谁对谈,只要听对方说完,都会习惯发出“哦——”的感叹,拖音也非常有趣,因为你会发现它不久后会在其它角色的
中重现。
老实说,不说现在,就说前世周方远重生前,国漫在角色的设塑造上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问题还是出在声优上,导致一个本来是高
莫测的角色,只要是开
说话,秘感顿时一扫而光,有时候甚至非常出戏。
但是这并不怪,毕竟漫行业是经过一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如今巩固的氛围基础。
我们的动漫发展史也很长,但是发展的路径却没有漫那么顺利,一路上充满太多阻碍,两国的观念也截然不同,因此声优无论是在培养还是在发挥上面,自然就存在这很大的环境限制。
那么抛开声优的问题,再看两国的动漫发展。
题材方面可谓是各有千秋,漫以现代风格为主,国漫比较依赖传统。
漫的佳作时空设定多半是在当代,而且故事背景多半是发生在校园或都市中,比如《天气之子》、《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国漫明显是比较依赖于传统,比如《哪吒》、《镇魂街》、《一
之下》等等。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在于文化。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很多的传统都非常有讲究,因此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扶桑虽然也有想当长的一段历史,但是并没有像我国这样在世界史上处在主导地位,而且很多的东西本身就是从我们这里流传出去的,因此除了自己的传统外,他们还需要进行自我创新。
或许这样的说法不具备太多说服力,但是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美漫,基本上都是现代或是未来题材,因为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的历史传统可用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和我们相比是另一个极端。如此说来,漫在剧
的题材上,倒像是国漫与美漫的平衡,因此它们既回溯传统,也展望未来,有时候甚至会借鉴国外的传统。
另外三观方面也有区别。
这一点,两国动漫本是无从比较,可一旦涉足“催泪”领域,国漫三观瞬间崩塌。
若动漫的受众是广大的青少年,三观无疑是动漫中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虽然对比动漫其它的“硬指标”,和动漫艺术的联系并不大,但是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可能会将动漫的价值观直接灌输给观众,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价值观。
说到动漫的三观问题,就不得不说一说“催泪”这一领域。漫的催泪效果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尤其是以京阿尼的作品突出,很多的漫迷就曾哭得死去活来,周方远也是,当初看d》的感动,至今都还铭刻在心。还有《叛逆的鲁路修》,尤其是最后鲁路修死亡的那一段,真的是非常催泪,周方远当时一个大老爷们,都被催的不行不行的。
而国漫在“催泪”这一点上,劣势是比较明显的,若是在看动漫上有一定的数量基础,你很难看到一部能够将你感动到想哭的国漫。
曾有不少的国漫想尝试“催泪”这一领域,但是无疑都是以失败告终。
比如说很有名的《大鱼海棠》就想用宏大的背景来与主的内心
感形成呼应,最终观众得到了视觉的体验,好像得到了一点共鸣,但是只要稍加思考,理
便会将这种“共鸣”批判得体无完肤。因为这种感动,是以理智与思想作为牺牲品换来的,但是又有很多
不愿意失去理智,于是便开始对这部国漫产生了厌感。
《天气之子》在这个设置上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虽然感动,但也不至于到落泪,而且在感动的同时,他也给了观众一定的思考空间,而不像《大鱼海棠》这样“毫不妥协”,在感动与理智之间,你只能二选一。
比如说在《天气之子》中,东京的沉没和主阳菜没有责任关系,她没有义务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东京的繁荣;但是在《大鱼海棠》中,她的家乡之所以毁灭,和
主的行为有着直观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这场大灾难就是由
主一手造成的。
在《天气之子》中,东京的一切其实和她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她的亲只有她的弟弟,因此东京被水淹没一部分,实际上她不会有多少感
上的抉择;但是《大鱼海棠》不同,她在恩
和亲
们之间选择了恩
,而不顾族
以及在乎她的
的死活。总结而言就是:若是在最在乎的
和一群陌生
之间,你选择了最在乎的
,我们好像也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在恩
和一群恩
甚至是长久陪伴你的朋友、家
之间,选择了单个的恩
,甚至主动去牺牲更多无辜的朋友、亲
,那么在你心中,一直陪伴你的亲
和朋友又算得了什么?
不仅是《大鱼海棠》,动漫《镇魂街》也存在一样的问题,这一类仅仅只为了感动,而忽视了三观的作品,说实话,很多观众在这方面实在认同不起来。
当然了,在“催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