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惩罚(2/3)
后这家再次轻生,这次他们没有向外界发出任何求救信号,等发现之后只有她母亲一
活了下来。
重新翻看孩儿的动态,下面各种谩骂的评论随处可见,还都是超高赞的评论。当他们第一次自杀被救下来之后,键盘侠们开始了他们的行动,质疑、谩骂、侮辱、攻击,劈
盖脸的砸了过来,甚至当事
的所有私
信息都被贴到网络上。
终于,这位年轻的孩儿和她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网络
力的那一群
,会有罪恶感吗?肯定是没有的,他们不会觉得这个结果是因为他们造成的,他们会再次等待下一个值得他们“出手”的
。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澳洲14岁童星艾米、南鲜
星雪莉……
生命真的很脆弱,内心再怎么强大的,都经不住互联网的语言
力。
语言力是指谩骂、诋毁、藐视、嘲讽等侮辱歧视
的语言攻击别
,致使他
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表面上看语言
力似乎比直接伤
要“斯文”一些,但事实上语言
力给别
带来的伤害却更加
刻且持久。
语言力往往离不开“键盘侠”这个群体。事实上键盘侠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国家的网络平台,国内外各大平台都有键盘侠存在。他们喜欢跟
抬杠,喜欢有意或无意的侮辱嘲讽别
……并以此当做自己的乐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如此多的“擅长语言
力”的键盘侠?我认为原因分为两部分: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
主观部分的话,很简单,因为这类群体希望在网络上获得现实中难以获得的认可。
这类群体的主要特征就是生活中胆小怕事,遇事就跑。但在网络上却是“见义勇为”、“正义感极强”。生活中曾经遇到够能使其道德心理扭曲的事,极其喜欢争强好胜,喜欢不理
的发表极端观点。
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喜欢吵架,而且言论低俗、不堪耳。现实生活中很少得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但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当“舆论领袖”的地盘。
缺乏理,却又极度喜欢发挥自己好辩的本
。
一般正常如果关于某个问题有争议,那就肯定会产生辩论。正反双方据理力争,讲道理、拼逻辑。但这些群体并不理解道理怎么讲,他也不会跟你讲道理。他们不考虑任何后果,发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念
通达”,用无穷无尽的谩骂攻击别
。
对于某个事件,他看到了片段内容,于是开始和所有与他意见相左的吵架。因为他的生活、他的经历让他非常喜欢跟
辩论。生活中不敢,但网络上则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言。往往觉得自己正义感十足,事实上是他们自己思想与
格不成熟。
他们这叫辩论吗?不,这叫吵架。语言力本身就是吵架,事件主
公就是他们唯一攻击的对象,当事
将承受成千上万的谩骂攻击。辩论是要证据做支撑的,吵架则不需要。
客观原因的话,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的非理和匿名
。
诚然,互联网很早及开始了实名制,所有网络用户必须通过实名制认证之后才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这个举措也是为了减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提醒所有网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事实上即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pp并没有强制要求用户实名,即便发表不当言论依旧很难追责。
比如很多社类、资讯类pp,上面充斥着大量的谩骂攻击。如果认真追查这些用户是肯定可以追踪到的,但
数那么多,这要如何追查?他们只是顶起了一个使用语言
力的键盘侠作为他们的“舆论领袖”,没有渠道能找到那些点赞这条留言的支持者。
键盘侠的非理绪化表达,在匿名
极强的互联网上找到了充分发挥的场地。
尤其是等自媒体红火起来之后,看看它们的标题就能看出来,平淡无的言论推荐后得不到点击,偏激煽的言论却总能get到
们的兴奋点。
如果对这种匿名的、非理绪化的言论放任不管或者随波逐流,那么这种
绪就会在公共领域内迅速蔓延。
窗效应下,会将公共领域搞得乌烟瘴气。
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语言力别
而受到惩罚的风险相对较低。在匿名的互联网上,
都披着一个“马甲”。网络传播中高度的匿名
,加上网络
力的群体
,也助长了这些
“法不责众”和“侥幸”的心理。
虽然现在关于网络的法规有很多,但这些法规的实际作
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那些键盘侠,会因为语言
力别
而受到惩罚的风险相对较低。
那么当我们碰到网络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与这种键盘侠讲道理是绝对不可取的,不管你列出多少论据,费多少舌,无异于对牛弹琴。对方不想听任何道理或者证据,对方只想跟你吵架。那架势,就像是两
打架,对方只想打到你跪下磕
认错,态度还得诚恳,并且从此以后在他面前俯首称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