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责任(2/3)
以来,都是最坚挺的责任分担派。
社会分工不同,大家各自有各自要承担的内容。
而不是简而化之,把所有的责任归结于一点,那叫什么?那叫不要脸!
周方远作为重生者,他在前世见过类似的案例简直不要太多,就比如说就有一个家长,因为发现自己的孩子沉迷某款手游,考试成绩没有及格。这位忧心忡忡的母亲在检查儿子手机时发现,自己儿子就在这款手游的qq群中。激动的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进群对着群友大骂,之后潇洒扬长而去,留下一众懵
的吃瓜群众。
而这些非常有魔的“你们这是什么群啊,真是害
不浅啊”“儿子每科成绩不过班级平均分”,“你们把我儿子害惨了”,“你们搞这个群
什么”等经典语录很快就被被无数网友转发改编,成功登上微博热搜榜。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曾论断,未来会是个没有儿童的世界。他认为:“孩子的行为和成年的行为,越来越难以分辨”。
只可惜,其中有个大前提,就是作为成年要真正的成熟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正向的,积极的成为“小大
”。家长进群怒斥群友的
况也反应了很多家长的教育逻辑——“我的教育没有错,都是你们把我孩子带偏了!”,就是这样的“甩锅逻辑”,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幼稚”与“偏激”,让他们再难以变得成熟,因为他们的家长一点也不成熟。
孩子在游戏中沉迷也是源于父母的对于教育的失控。新闻中大家经常看到各种熊孩子拆玩具拆家,造成损失后父母总是轻飘飘的一句“孩子还小不懂事,您多包涵”,孩子没有在事件中得到教训,继续“为非作歹”。家长发现孩子在游戏上沉迷不已时,其实早已在教育上失控,而教育上的失控其实就是家长自身早已失控。
家长都失控了,怎么还能管得了孩子呢?一个成熟的家长面对自己孩子沉迷于游戏时,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反思自己最近是否不够关心孩子,反思在教育上的得失。将自己愤怒的绪发泄于毫不相
的
身上,是最不明智也是最伤孩子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私下受到来自同学朋友的怒火与歧视,变得更加逆反与叛逆。
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孩子很叛逆。
但事实如何呢?咱不说全部,最起码这一波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能每次都能把孩子的话听完,往往是听到一半就打算孩子发言,开始自顾自的发表总结观点。
对于网络游戏等新兴事物也是如此,很多家长并没有了解过为什么这款游戏在孩子友圈中流行,孩子为什么要一直玩这款游戏等等因素。甚至都没有听孩子完整的辩解过自己沉迷的原因,家长一
咬定游戏是
坏家庭教育成果的真凶,必须要立马斩除才能让孩子回归正途,继续在家长的英明领导下奋勇前行。其实,孩子沉迷手游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家长不了解游戏,更在于,家长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本事,你别让他接触手机啊,家里买一台电脑,上好儿童锁,不让玩手机,不就直接从根源掐死苗了吗?虽然这么做看似有些不近
,可问题很多家长既然不愿意思考那么多教育经验,那直接用粗笨办法不可以吗?可以的,但是没
用。
周方远并非否定游戏公司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也知道,网瘾不是好东西。但作为商,想要赚钱,有时候不能考虑那么多。再者说了,游戏这东西就是这样,他就摆在那,有
上瘾,为什么有
就能不上瘾呢?说到底还是一个自制力的问题。自制力这种东西,和社会责任有关系吗?这是个
的责任。
他反感的,是某些家长,一有点什么事儿,好嘛,他都是对的,别都是错的。
要脸吗?
前世他玩游戏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看过相关新闻,尤其是前世零几年的时候,那会儿甚至连央媒都站出来,批评那会儿正火热的魔兽世界。
好吧,他还不够胆挑衅央妈。
但从这里足见当时的社会主流是何等的可笑。
游戏是跟着科技发展走的,当个电脑不成熟的时候,魔兽世界这种游戏根本不可能出现。早期大家玩的,不都是些掌机或者红白机吗?那会儿不也有沉迷游戏的
?后来电脑出现了,紧跟着电脑游戏也出现了,然后很多
就把沉迷的责任推给了电脑游戏。可笑,还是那句话,为什么有的
就能不沉迷?那些信誓旦旦,推卸责任比脱裤子还快的
,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看看那些不沉迷的
?你们就不能对比一下自己和
家有什么区别?或者自己的孩子和
家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平台也好,公司也好,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里面很大一部分,只能是预设门槛。因为公司要生存,不可能一子打死所有玩家。
网吧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实比公司和平台都要大,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直面消费者的第一线,如果他们这里不能把好关,那么其他说再多也没用。
但最终,最大的责任还是要落实到家长的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