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漂泊韩江行善结缘(1)(2/4)

、有多少的苦难,使他们一直都紧绷着神经,使他们都不敢有半点的松懈!而此时,兄弟俩悬着的心似乎才有些轻松下来了。

在听到了叫吼声、又感觉船是在停住了以后,那蹲在船舱里的李雪梅和趴着的罗海龙便也才敢抬高起头来、才敢往船外张望。

李雪梅便问道:“过啦?安全了?”

罗家福应道:“过啦,应该安全啦。”

罗家寿也说道:“应该安全啦。可以出来啦,海龙呀,出来吧,都到舱外来透透气,唉!”

此时,一家四人便分别站在了两条船上,大家才在长长的长舒了一口气,也才在轻松的歇息了起来。

在稍作歇息后,那罗家福又说道:“家寿呀,虽然我们已经过了潮州了,按冯三哥说的,也应该是安全了,但是,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依我看呀,咱们还是要继续地往前赶吧,我想呀,离这里越远就越好,离这里越远就会越安全……”

“哦,好的,那我们就继续往前赶吧。”罗家寿在附和道。

于是乎,兄弟俩也不敢点亮船灯,只借着月色,便又马不停蹄地桨起了船来,此时,那李雪梅也拿起了竹篙在助力撑着,这两条船便又继续地往上游而去……

其实,自从渔船在牛田洋被日伪军扣了以后,罗家福一家人都在想着该如何逃离,这时时刻刻便都让他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他们整日都在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而又受着饥饿的煎熬,在失去了罗海豹后,那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则尤其是沉重和谨小慎微,所以,就算是在通过了潮州以后,那他们也是不敢松懈啊!那他们也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呀!

此后,罗家福一家人便轻松地在日行夜伏、在边打鱼边行船、在继续的往韩江上游而去了。

在数天后的上午,罗家福他们便到了留隍镇了。

这留隍镇也是位于潮汕和客家两大民系的交界处,它处于韩江的中游,是一个山区小镇,也是一个临江的古镇。

相传宋末的皇帝在南逃时,皇帝曾在此间的一座古庙中求神庇护而躲过了追兵,后来,这里便成了留隍镇了,这“留隍”即是留皇的意思。

这留隍镇距离潮州城有30多公里,这样,罗家福便感觉离日伪区就已是足够远了,便应该是比较安全了,因此,全家人绷紧的精神状态便也才敢彻底地放松下来了。

这时,在船靠了岸边的码头后,罗家福一经打听,便才知道了留隍所寄托的意思了。

唉!自己虽与宋末皇帝的身份地位不同,但是,这逃难的感觉,却有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因此,那身处此地的罗家福,便也在摇头叹气和感触良多了。

此时,码头边的船只也比较多,岸上的人们也在忙忙碌碌、在忙着搬运船上的货物。

再一经打听,原来,这些船都是来自上游的汀江和梅江上面的船,而多数又是来自福建永定和上杭的人,由于潮汕地区饥荒、物价较贵,又由于潮汕地区是被日伪控制着,因此,大胆的人们便冒险私自运些粮食到留隍镇,粮食在到达留隍镇后,便卖给了当地的商贩,之后,又由挑夫化整为零,再零散分散的走私卖到灾区去,人们便在倒买倒卖之间投机赚取差价。

据说,当时的留隍镇呀就这样的成了灾区、日占区与内陆走私倒买倒卖商品的一个中转站。

随后,罗家福、罗家寿、李雪梅和罗海龙便上了岸、逛了位于江边镇上的墟市,在逛了一圈后,却发觉墟市里的米比油还贵,所有的食物都贵得令人咋舌。

尽管如此,那罗家福也还是倾尽了在牛田洋打鱼时赚取的所有银元,只买了三升不到的大米和一些的油盐,然后,他们便匆匆地赶回了船上,接着又在开船往上游撑去……

此后,他们的船时走时歇,时而打鱼时而停泊。

又在过了十数天后,其两条船便又往上游走了30多公里了,在不知不觉间,他们便又来到了韩江边的另一个古镇高陂镇了。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了,越进入韩江中上游,那江边的树林和竹林、以及两岸的山林,则越显得了苍翠了,那江风也越显得了阵阵的寒意了,四周便尽是苍凉的秋色,这便给人增添了许多悲凉的感觉了。

另外,进入韩江也已经有个把月了,那罗家人悲伤的情绪随着环境的变迁和安定,便也就逐步地得到了修复及平和了,那生活便也就逐渐地有规律了,所以,大家的心情也就逐渐地轻松和舒坦了起来了。

在高陂镇,罗家福又进行了必要的商品买卖,即卖鱼买粮,在这里,货物的价格要比下游便宜得多了,要比想象的理想得多了,情况似乎越往上游就变得了越好了,所以,罗家福便在这里又买了三五升的米,因此,他便露出了已许久不见的笑容了。

自此,罗家福一家四口便安定下心来了,他们便在沿着韩江继续地往上游漂泊,船时上时下,进二退一,停停歇歇,歇歇停停,漫无目的,渐行渐远,他们白天下网捕鱼,夜晚则停泊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