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晋国丧钟已敲响(1/2)

贞观二年的这个春夏之,赵广挟无可抵挡的势东进,挡在汉军前面的晋军就如土瓦狗般的崩溃。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八、九月间,赵广在拿下朱仙镇和禹王台之后,没有急攻开封城,而是步步为营,一点点的蚕食开封城外围的县城、驿站。

晋国虽然即将败亡,但城中的太尉陈骞还有三万淮南兵,再加上各王公家仆、部曲的话,开封城中能够聚拢起来的手不会少于五万

强攻一座高大城墙,又有足够兵力守卫的孤城,不是明智之举。

最为理想的陷城方式,就是围城困城,让城中的感到绝望,最后自相残杀,自动的将打开城门献城出来。

时间在汉,天命在汉。

司马炎的驾崩,正式揭开了大汉重新统一天下的序幕。

晋国失去了一个稳得住局势的君王,司马衷的即位,相当于敲响了晋国覆灭的丧钟,也预示着这个曾经强盛的大国,由衰败走向奄奄一息。

只要是有识之士,或者读过几本史书的,都会明白,一个傻子是绝对不可能当好皇帝的,更何况,晋国朝堂上,外戚杨骏、杨眺、贾充相互争斗,司马家诸王也是各怀心思,再加上荀勖等幸臣,岂一个字能够形容。

江东吴国的况也不乐观,丁奉、施绩等老臣俱去,只剩下陆抗一根老迈的柱子撑着,随时都有可能折断。不过有陆抗在,孙皓这家伙的运气,比司马炎要好了不少。

武昌战事结束之后,孙皓也奋发了一阵,但很快就泄气了。

这当个好皇帝心的事太多,还是随心所欲的好。

再次放松下来的孙皓把内政外一应事务,都给了张悌、陆抗等处理,至于说陆抗要是死了怎么办?

孙皓表示,这等高的问题他还没有考虑过。

短命。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孙皓现在年已三十有七,到四十岁也不远了,如果运气好一点的话,说不定吴国还能撑上个十来年,到那时候他孙皓早就死了,也不用心这烦扰的国事了。

孙皓这等才疏之辈彻底躺平了。

趁着汉晋之间大战的空隙,诸胡迅猛的向黄河以北的汉领土扩张。

北方的鲜卑胡族还没有充分感受到汉军排山倒海的重压,慕容涉归、拓跋悉路、段乞珍等胡族酋帅纷纷在率部南进,他们现在最为迫切的,就是在晋国这即将死去的雄狮身上啃下一块来。

相比动作缓慢的鲜卑,对汉晋两国况更为熟悉的刘渊已经早早的率领匈五部南下了。其中,刘渊的匈左部先期抵达邯郸。

占领这座昔赵国都城后,也被刘渊作为了汉赵国的都城。

没错,汉赵是刘渊在与崔游等商议之后,想出来的新国号,区别于之前的匈汉国,汉赵之名更加的符合燕赵土地上汉的习惯。

在远离了赵广这个瘟神后,刘渊的子过得相当的不错,匈五部虽然元气大伤,但当初内附的南匈诸部,还有不少跑到了冀州一带,刘渊一到这些匈就投奔了过来。

与此同时,北方的汉看到晋庭已经不行了,开始响应起崔游、文立等汉士族的号召,汲桑、公师藩等五胡时期脱颖而出的将领纷纷投奔到刘渊的麾下,再加上原本匈北部校尉刘灵等,原本势单力孤的刘渊在短时间内实力猛增。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匈汉国的实力,从表面上来看,又恢复到了平阳大战之前,林林总总归附到刘渊麾下的控弦之士有近五万余众。

五万步骑,其中胡骑约有三万,主要是刘渊的王帐军,还有刘灵、刘宣两的部落军,二万步卒为汉兵,由汲桑、公师藩等统领,相当于后世的伪军质。

兵力又雄壮起来,刘渊一颗争霸中原的心就再次活泛起来。

自打汉晋大战一开打,他就派出了多路胡骑对两军战况进行打探,晋军在虎牢关兵败的消息传到邯郸,刘渊就立时脸色大变。

赵广打完司马炎,会再打谁?

不用多说,一定是将矛指向幽冀两州,他刘渊的好子刚刚只过了一年,难道说又要到了。

不行,绝对不行。

就算是拼一个鱼死网,也不能让赵广再得意了。

就在刘渊患得患失的时候,九月下旬,石勒在茅津渡以西一带泅渡黄河,到达河内郡的轨县,然后一路行乞到达邯郸。

当初,从虎牢关西进的决定,让石勒后悔不迭,因为他损失了全部的兄弟和家当。

战场瞬息万变。

知已不知彼,结果很悲催。

石勒万万没有想到,赵广会没有急攻开封,而是将羊祜派到了洛阳,有羊祜这个名将坐镇,汉军留守各郡县的二线部队立时高效运转起来。

石勒虽然是个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