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是我在影响历史?(1/2)
赵匡胤从房中出来,李继勋等急忙起身相迎,探寻的张望赵匡胤身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赵匡胤呼了气望着李继勋等
说道:“不用看了,唐仙
已经走了。”
“啊?”李继勋四未免有些失落,好不容易遇到一次与仙
亲近的机会,可惜却是这么短暂。
李继勋等虽然失落,可是却也是庆幸,庆幸自己等
今天竟然误打误撞想要打劫唐仙
,虽然被唐仙
收拾了一顿,可是唐仙
却为他们指点了一条明路,与将来的大宋皇帝结拜成了兄弟。
历史中的义社十兄弟结拜之初是以李继勋为首的,可是在唐豆的历史中,义社十兄弟从结拜之初,就已经奠定了赵匡胤不可撼动的地位。
赵匡胤年龄虽然不大可是却颇为擅长拉拢心,
房花烛夜,他不在
房中陪伴赵京娘,却与兄弟们开怀畅饮,不过几个
之间谈论的话题却是如何建立政权的大计。
东方微明,一红
薄欲出,赵匡胤兄弟几个一夜未睡,可是却越谈越是兴奋。
乘着酒兴,赵匡胤挥毫泼墨在墙壁上题写下了《咏初》:
欲出未出光辣挞,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赶却残星赶却月。
唐豆从未跟赵匡胤提及《咏初》的事
,可是赵匡胤却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成就此诗,只是此诗虽然同样是咏志,却并非是为了拒绝赵京娘的示
而坐。
《咏初》此诗虽然在韵律上稍有逊色,可是诗意质朴粗犷,境界开阔壮观。
这首诗前面两句描写一红
薄欲出的景色。“光赫赫”,“如火发”,这两个形容简单朴实,如同
语一般,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
后两句赵匡胤以红初升自比,以群星、却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红
初升,星月推却,以此来喻示自己铲平群雄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若不是有唐豆提前泄露天机,告知赵匡胤终将成就大业,成为大宋的开国之君,试想一下,年仅十七岁的赵匡胤怎会胸怀帝王之志?
以赵匡胤此时的眼界,就算他胸怀广大,也不过是想要博取一个显赫的功名罢了。
可以说,赵匡胤的《咏初》乃是因为唐豆的指点而作。
面对赵匡胤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李继勋、石守信等心中感叹,怪不得唐仙
说赵匡胤将来能够成就大业,就着一份心胸,恐怕也是他们所不能及的。
出东方,红
炎炎,赵匡胤等
意气风发的再次启程,李继勋、石守信四
已经商量妥定,从今天起,他们就追随在赵匡胤身边,第一步,就是先送赵匡胤的新婚妻子赵京娘返回家乡,不过赵京娘此次回乡却变成了与夫君一起拜会父母。
黄河过渡,赵匡胤已经将临时雇来的那辆马车打发了回去,等到过河之后再另行雇车。
船舱中,赵京娘手捧临摹有赵匡胤那首《咏初》白绫轻声咏读,读罢,忍不住轻轻叹了
气,脑中不由自主的浮出了唐豆飘逸的身影。
随父还愿,还来了一段仙缘,六百年前的唐仙促成了她与未来大宋皇帝的一段姻缘。
赵京娘正在出,这时船舱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赵京娘慌忙将手中的白绫塞进了怀里。
舱门推开,赵匡胤走了进来,望着赵京娘说道:“娘子,你收拾一下,即将过河了。”
赵京娘微微点,望着赵匡胤问道:“夫君,你说……你说唐仙
还会回来么?”
赵匡胤笑道:“仙的事
咱们哪说得清,唐仙
不是说过了么,该出现时他自然会出现。”
赵京娘轻轻点了点,可是赵匡胤即将面对的将会是纷
的群雄争霸之局,若想成就大业谈何容易。
似乎是看出了赵京娘的担心,赵匡胤走到赵京娘身边,轻轻抱了她一下,笑道:“娘子不必担心,唐仙既然说我是大宋的开国之君,为夫就会向这个目标而努力,不过咱们此时
单势孤,千万不可将唐仙
之话传扬出去,否则你我恐怕马上就会有血光之灾。”
这话赵匡胤刚才在船舱外已经叮嘱过了李继勋等,以他们几个
现在的实力,若是将赵匡胤是未来大宋之君的事
流传出去,恐怕天下诸雄第一个容不下的
就会是他们,包括李继勋等
同样也不可幸免。
赵匡胤和赵京娘虽然已经结为夫妻,可是却还没有行圆房之事,如今赵匡胤轻轻一抱已经令赵京娘面红耳赤,她娇羞的垂着低声应了一句:“妾身记下了,夫君勿需担心,唐仙
说过的话妾身就算连生父也不会转说。”
赵匡胤点一笑,拥着赵京娘的娇躯,身体不禁有些蠢蠢欲动。
这时船舱外船夫大声提醒即将靠岸,请客官抓牢靠稳,赵匡胤和赵京娘惊慌分开,不过赵匡胤这货脑子里已经在琢磨是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