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儿女(二)(2/3)
手了。
改天去找些适合她用的胭脂水来,好好保养一下皮肤,韩桂宁暗暗地盘算着。
书房内一片静谧,只有朱铭翻动纸张的沙沙声。立夏和春分都坐得笔直,小寒则有点懒散地靠在椅背上,玩手指玩腻了,开始四处打量着书房里的陈设。而韩桂宁的眼睛虽然一直盯着前方,眼角的余光却一直追随着她,把她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睁大眼睛、挑眉、皱眉,不耐烦地摇晃身子,摸
发,活动脖子……
朱铭认真地翻看着那本方案,越看越诧异,越看越,眼中掠过一丝寒意。
该死,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什么模样,都年过四十了,长得一副猪脸,家里妻妾一堆,还敢觊觎本公子的
。真是寿星公吊颈——嫌命长了。
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要经常去清河村,另外也要叮嘱立夏,要时常陪着小寒,别让她一个才行。
正月二十五这天,是“填仓节”。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林进财夫早早地起床,在自家的院子里,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稻谷、麦子、高粱、大豆和玉米。小寒好地看着这一切,觉得新鲜又有趣。在前世,这个习俗早就失传了。但是看着爹娘的
虔诚而肃穆,小寒也跟着严肃起来。古代的
经常吃不饱,所以祈求五谷丰登,是一个圣而又美好的愿望,值得尊重。
“娘,这填仓节是怎么回事啊?”小寒见仪式都搞完了,便蹭到陈氏面前好地问道。
陈氏怪了:“我以前不是和你说过吗?你都忘了?”
呃,露馅了,小寒挠挠,只好装失忆:“娘,我不是说过了吗,我那次掉进河里伤了脑子,好多事
都忘了。”
“哦,对对,那娘跟再和你说说啊。”陈氏怕她懊恼,再想起伤心事,忙跟她叙说了缘由。
相传啊,我们这个国家的北方曾连续三年都不下一滴雨,当时的地都得裂了一道道
子,种的庄稼都旱死了,百姓颗粒无收。可是当时的皇帝不顾老百姓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在年关,穷
更是走投无路。这时,给皇帝看粮的仓官看不下去了,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并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后
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
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
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
厚意。
“这个故事还是你外公和娘说的。你外公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知道好多故事呢。可惜……”陈氏叹了一气,小寒也叹了一
气,她还真想认识一下这位传说中博学多才的外公,只可惜自己来不逢时啊!
母子俩正对坐着感叹,春分兴冲冲地跑进来,嚷嚷道:“姐,姐,我看见办义学的告示已经贴出来了,就在我们村祠堂门那儿呢。”
“哦,你快说说,都有啥内容啊?”小寒顿时来了。
“哦,就跟你写的方案上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更简练了些。姐,我背给你听啊。”春分便把双手背在身后,站直身子,清咳了一声,开始背诵起来……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东琅镇各村都张贴了两张告示:一张是《招生告示》,另一张是《招师告示》。
《招生告示》篇幅巨大,上面的字密密麻麻,主要内容有七点:
第一,在东琅镇清河村开办“春晖义学”,开学期是二月二十
。
第二,招生对象:本镇年满七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家庭贫困的男孩、孩。贫困家庭限定为家庭年收
二两银子以下,要有各村村长开具的证明。
第三,春晖义学分东西校区,东校区为男校,西校区为校。学生全部住校,每五
沐休两
,春耕和农忙时节可休假五天。
第四,课程:蒙学,算学,工学(工匠、木匠),农学(种植、养殖),医学,厨艺,红。学生报名时可自行选择。蒙学男、
皆可学。算学、工学、农学只招男孩,医学和厨艺男、
皆可。
红招收
孩。
第五,学生权利:免费上学,免费吃住。
第六,学生义务:服从管理,根据自身所长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
第七,如有符合条件且想上学的可到各村村长处报名。报名时间:正月二十五至正月三十
。
《招师告示》则相对来说简单多了,内容是:
春晖义学招收夫子十一名,其中:
蒙学,男两名,一名。
算学,男一名。
工学,工匠男一名、木匠男一名。
农学,种植男一名,养殖男一名。
厨艺,男一名,一名。
医学,男一名,一名。
红,
一名。
凡符合此六项且成就杰出者皆可来应聘。薪金,每月一两银子,管吃住。
报名时间:正月二十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