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1/2)
大殿中,朱元璋不甘心说道:“这些年,我杀了很多贪官,可为什么越杀越多?”
项羽说道:“你想要听假话,还是真话?”
朱元璋说道:“假话如何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项羽说道:“假话是明朝官员工资太低了,最好高薪养廉。”
朱元璋说道:“米来自稻谷,加工1o44石米需要262o石稻谷。而要生产262o石的稻谷,则需要用田873亩一年收
。种田需要耕牛,按一
牛耕地5o亩计算,需用牛17
。田间劳作方面的
力花费,按一个
种田15亩计算,需要57个
耕种。收割之后,农夫挑一担未脱粒的稻禾只能出4斗稻谷,所以1o44石米需要655o挑。如果从田里把稻禾挑到打谷场是一里路,再回去挑也要走一里路,来回就是2里,这样算下来为了挑担就得走131oo里。”
“正一品每月俸禄为87石,看似不多,可老百姓们却不知为他要花费多少辛苦。”
“至于七品县令,月薪为7.5石,年薪只有9o石米,与一品官员比较差许多,可也需要7o亩地,5个百姓为其生产,仅仅挑着稻禾就要走一千里,俸禄已经不低了。”
“如此筋骨劳苦,方得许多粮米。”朱元璋反问道,“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尚无餍足,不肯为民造福,难道不该杀吗?”
项羽沉默了。
明朝官员工资看似很低,其实不低。
明朝七品县令,大米换算成工资,也只是月收
一千多。
后世是机械化,有着化肥,大米价格很低;可在明朝,纯
工化,大米的价格很贵。
月工资一千,这不是2o2o年的月工资,也不是2ooo年月工资,更好似199o年,月工资一千。
朱元璋不屑道:“宋朝,倒是高薪养廉,可官员照样贪污。我计算过,给官员的俸禄,其实能过上富裕生活。”
有
说,海瑞本来还有一个
儿,就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的,其实说白了就是饿死的。
堂堂县令工资低的,把
儿都是饿死了,也只有大明。
还有洪武年间,有个官员曾秉正回乡没有盘缠,竟然卖了四岁的
儿筹措路费。
似乎在说,明朝官员工资低。
可真的如此吗?
出现这种
况,有两个原因。
第一种家业太大,三品官员的俸禄可以满足一家数
常生活,但如果曾秉正家大业大,又是买房又是纳妾,丫鬟仆役一大帮,靠他养活的可就不止一家数
了。
嘉靖时期的大清官海瑞,就是因为纳妾太多,靠俸禄养活不了那么多
,导致家里一贫如洗。
海瑞有钱养小妾,没钱给
儿吃饱饭,真是牛
。
还有一个理由,没有路费是假,没钱给
儿吃饭是假的,重男轻
是真。
曾秉正是南昌
,从京师南京到南昌路途并不算很远,只要乘船沿长江一路南下即可到达,在古代,乘船是最快捷,也是花费最少的
通方式,所以曾秉正可能根本不是缺少路费,而是重男轻
的思想作祟,明朝推崇朱熹理学,重男轻
非常严重,曾秉正可能不想带着被他视为累赘的
儿回乡,所以才会在返乡之前卖掉四岁的
儿,推说是筹措路费。
同样,海瑞饿死
儿,可能不是因为穷,没饭吃,而是重男轻
。
海瑞,只会饿死
儿,不会饿死儿子。
后世华夏公务员,还不如明朝官员的工资,可也没有饿死
,很多
活得很滋润,还有无数
抢着当公务员。
事实上,明朝官员工资不高,可潜在的福利很多。
后世公务员月工资也就三五千,工资也不高,可潜在的福利很多。
朱元璋制定官员工资水平的时候,已经策划好了,先下的工资,足以让官员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还能相对富足,可想要过上奢侈的生活,那是不可能了。
可官员不善于理财,还铺张
费,每月去喝花酒,或是纳妾好几个,还有师爷,丫鬟一大堆,还要各种应酬,各种奢华享受,这些计算下,钱绝对不够花。
据说,被查出的贪官95%,都是有包二
、三
,之所以还要贪污,显然也不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相对于包二
、三
的大笔费用工资才显出不够用的。
现实如此,历史亦然。
官吏生活大多奢侈,国家没有理由要为此埋单。
官吏不能像老百姓一样生活,那是他们的事,至于因生活标准过高而工资不够,如果这也能成为“当贪官的理由”的话,那么“理由”永远是存在的。
或者说,即便是宋朝的高薪养廉,很多官员还是会不够花,还是会哭穷。
项羽说道:“所以,这是假的理由。”
朱元璋又是问道:“真的理由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