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愿挽天倾者请起身(5/8)
“这多不好意思,怪难为的。”
魏檗笑问道:“那我晚点走?”
朱敛已经起身,“山君大事要紧,早去早归,最好带几笔横财回来。”
魏檗身形消散,瞬间就在千里之外。
郑大风示意暖树丫别紧张,更不用跟着陈灵均跑去那三江汇流之地的红烛镇。
郑大风继续嗑瓜子。
咱们落魄山,能在自家地盘给欺负?开你大爷的玩笑呢。
然后郑大风揉了揉下,亏得年轻山主没在山
,不然就陈平安如今的心
,估摸着就是先一拳下去,至多寻那僻静处,断了某条江水,再说道理。
————
大骊皇帝的御书房,屋子其实不算太大。
但是想要进其中,坐下说话,官帽子得足够大,要么是境界足够高。
年轻皇帝宋和在闭目养,今天例无朝会,为的就是接下来这场议事。
并且形特殊,多是修道之
,大骊官员屈指可数,礼部尚书与两位侍郎,三
而已。
宋和睁开眼睛,约莫还有一炷香功夫,年轻皇帝看了眼书案,有那李营邱的山水,是先帝放在这边的,宋和继承大统之后,就没有从屋子里边拿走任何一件东西,只是稍稍添了些物件,然后觉得好像太过臃肿,又悄悄撤掉了些。
装着李营邱的山水画轴的,是早年一只骊珠天龙窑烧造的青瓷笔海,其实挺碍眼的。
李营邱不是山上,山下的琴棋书画,历来不
山上仙家的法眼,但也会有例外,李营邱是大隋书画历史上绕不过的一位,不光是被大骊宋氏钟
,事实上宝瓶洲许多山上仙家,也一样喜好。
笔海当中除了李营邱的工笔青绿山水,还有那边野的花鸟画。
宋和瞥了眼笔海里边的那些卷轴,年轻皇帝都想要与李营邱说声对不起了,委屈你老家的山水画,与此
的花鸟画为邻。
宋和对边野观感极差,无论是画作还是品行,都觉得上不了台面,此是旧年卢氏王朝的一位落魄画家,辗转到了藩属大骊,是少有扎根在此的外乡
,所以备受那一代大骊皇帝的器重,所有画卷上边,都钤印了先后两位大骊皇帝的多枚印玺。边野大概自己都想不到死后不到百年,就因为当初在卢氏王朝混不下去,跑到了蛮夷之地的大骊混
饭吃,如今就莫名其妙成为如今宝瓶洲的画坛圣
,什么“最长于花鸟折枝之妙,设色
妙,浓艳如生”,什么“造诣
绝,可谓古今规式”,无数的溢美之词,都一
脑涌现了。
宋和年幼时,与一些皇子在这边聆听教诲,有便与宋和看法一致,说此
画卷实在浓艳,先帝当时对于画卷好坏,并无评点,只说以后不管谁是这间屋子的主
,不管喜好与否,此
画卷,都得留着。
不过那只笔海当中,一幅字帖,却是名副其实的重宝,名为《归乡不如不还乡贴》。
甚至可以称为是这座大骊御书房的第一宝。
那是宋和的先生,大骊王朝国师崔瀺的一幅字,当然是真品。
崔瀺的字帖,尤其行,超妙无比,是整个浩然天下公认的一字千金。
昔年文圣一脉的首徒,绣虎崔瀺,当得起那个绣字,就像婆娑洲陈淳安当得起醇儒的那个醇字。
崔瀺有那花间四帖,云上四帖,泉边四帖,山巅四帖,总计十六帖传世。
十六帖散落九洲,皆落享誉天下的大藏家之手,其中一位中土洲的山巅大修士,与崔瀺结缘极
,耗资极多,才重金购买到了两幅字帖,将那《乞儿求米帖》与《争座帖》,当众销毁,被视为壮举,大快
心。
只是百年之后,才真相大白,这位自称“唾弃崔瀺之,当世我第一”的老修士,被子孙泄露了天机,外
才知道这个老王八蛋,竟然只是销毁了两幅赝品,暗藏真品用以传家。
此外,相传皑皑洲刘氏,白帝城,中土郁氏家主,玉圭宗姜尚真,皆有珍藏其一。
崔瀺步其中,作了一揖,“陛下,可以议事了。”
是君臣之礼。
年轻皇帝立即站起身,还了一礼,是师徒之礼。
其实无需如此,只是宋和从无例外,哪怕当着小朝会所有中枢重臣的面,也是如此。
崔瀺落座后没多久,先是礼部尚书、侍郎总计三行礼再落座。
然后是一位位宝瓶洲的山上。
诰宗宗主,道门仙,大天君祁真。
大骊首席供奉,龙泉剑宗宗主阮邛。
风雪庙老祖,一位貌若稚童的得道之,他最近一次现世,还是风雷园与正阳山的那三场切磋。
真武山,一位刚刚升任为祖师堂掌律的背剑男子。
真武山,在外眼中,只需要拥有一个马苦玄,就拥有了将来。
其实风雪庙也不差,有一个仙台魏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魏晋对风雪庙并无太多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