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有些道理很天经地义(5/9)

久远了,只是代代相传,才会在后嘴上流转,其中有一桩传闻,是说这位火祠老爷,曾经与八百里之外一座洪涝不断的苍筠湖“湖君”,有些过节,因为苍筠湖辖境,有一位水仙祠庙的渠主夫,曾经惹恼了火祠老爷,双方大打出手,那位大溪渠主不是敌手,便向湖君搬了救兵,至于最终结果,竟是一位未曾留名的过路剑仙,劝下了两位灵,才使得湖君没有施展通,水淹随驾城。

陈平安想了想,便直接离开了随驾城,直接拣选了一条山岭小路,秘密去往那苍筠湖辖境的水仙祠,若是那位自封“渠主”、品秩其实不过相当于河婆的祇果真还在,便可以旁敲侧击一番,看看能否从中知晓随驾城的内幕。若真是殃及一城的祸事,还是要管上一管的。若是小地方的仙打架,则看看再说。

夜幕中,陈平安沿着一条宽阔溪流来到一座祠庙旁,道路杂丛生,烟罕至,由此可见那位渠主夫的香火凋零。

而这座祠庙其实距离市井小镇不过数十里路而已。

不过陈平安先前在溪湖汇处的一座山上,看到一伙正手举火把往祠庙那边行去。

陈平安便一路尾随,听他们的言语流,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吃饱了撑着的市井少年、青壮,竟是比拼各自的胆识高低来了,看看谁进了祠庙内,真敢去调戏那位渠主娘娘。这种事,市井乡野中其实倒也常见,陈平安家乡小镇那边当年就有,如果有哪家孩子,谁敢在仙坟睡上一宿,那可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了,杏花巷曾经有个同龄,自称他在仙坟躺了一晚上,结果在老槐树下,当他趾高气扬提及此事,一下子获得了旁边许多同龄的仰慕,“经此一役”,他成了个杏花巷一带的孩子王,在那之后的岁月里,以欺负陈平安和宋集薪这对泥瓶巷邻居为乐,当然更想着能够在过家家的时候,让那个名字古怪的稚圭,扮演他的小媳,只可惜被宋集薪大骂不已,稚圭则从来都是板着脸的模样,眼冷漠,跟着宋集薪一起跑回小镇,那个同龄则带着跟虫在后边朝他们这对主仆丢泥块。

事实上那一晚,陈平安刚好去那边拜菩萨,远远瞧见了那个同龄,不过是在仙坟外边晃了几步路,就飞奔回家了。

今夜陈平安看到那一行七八,倒是不愿意亏待自己,带足了酒。当这些进了那座不过两进院落的水仙祠庙,匾额倾斜,庙内废弃已久,败不堪,墙上爬满了绿意浓浓的薜荔,陈平安就坐在庙外远处一棵大树上,视野开阔,陈平安将行山杖横放在膝,双手笼袖,举目望去,静观其变。

陈平安取出粮,摘下装有宝镜山涧水的养剑葫,开始吃起了宵夜,这一路奔波飞掠,可不是什么闲庭信步。

小祠庙里边,已经燃起好几堆篝火,喝酒吃,好不快活,荤话连篇。

供奉有一高两矮三尊塑像,本是彩绘像,只是岁月无,漆彩剥落,居中正是渠主夫,左右应该是随奉侍

三者皆眉目宛然,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位溪河渠主,身材修长,璎珞垂珠,色尤姝丽。

陈平安扫了一眼,有些怪,那三尊像,不像是藏得住光的金身。

这也是那些市井子的幸运。

陈平安打算吃过了粮,就去一趟苍筠湖,只是这位湖君在岸上并无祠庙,有些疼。实在不行,还得露面现身,问一问那些色胆包天的家伙,附近是否还有什么水祠庙。

陈平安开始闭目养,开始炼化那几宝镜山的沉之水。

同时心缓缓沉浸,以山上门的内视之法,内游自家小天地。

如今的一些古书记载内容,很容易让后世翻书感到疑惑。

例如那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河伯。为何是白马,书上就从无解释。

至于那句水不得见,以大鱼大蛟为候。更是让费解,浩然天下各洲各地,山水祇和祠庙金身,从来不算少见。

陈平安突然睁开眼睛,瞬间收敛了所有气机,寂然不动。

唯有视线望向远处溪水,有一牵动天地灵气细微变化的涟漪波动,然后陈平安很快就看到那边水色潋滟,一前两后三位子,姗姗而来,为首子,身穿彩衣,衣带飘摇,水雾朦胧,身后两位侍也是水仙祠庙中的模样,只不过姿色其实比像要更好看些,倒是那位渠主夫,其实姿色远远不如像所绘,不知当年为祠庙渠主像开脸的能工巧匠,每次下刀之时,心中作何想。

再转移视线,陈平安开始有些佩服庙中那拨家伙的胆识了,其中一位少年,爬上了台,抱住那尊渠主像一通啃咬,嘴上荤话不断,引来哄堂大笑,怪叫声、喝彩声不断。

年少时,大抵如此,总觉得不守规矩,才是一件有本事的事

还有那年少时,遇见了其实心中喜欢的少,欺负她一下,被她骂几句,白眼几次,便算是相互喜欢了。

那三位从苍筠湖而来的子,临近祠庙后,便施展了障眼法,变成了一位白发老妪和两位妙龄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