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吾心安处打个盹儿(6/7)

朝堂之上,也开始争吵,不过吵的,不是该不该阻挡大骊蛮子,而是如何死守疆土。

要知道,这还是石毫国京城早已被的险峻形势之下,梅釉国君臣做出的决定。

而那座混不堪的石毫国朝廷,终于迎来了新的皇帝陛下,正是有“贤王”美誉的藩王韩靖灵,黄鹤之父,没有在沙场上折损一兵一卒的边关大将,一举成为石毫国武将之首,黄鹤作为新帝韩靖灵的患难之,一样得到敕封,一跃成为礼部侍郎,父子同朝,又有一大拨黄氏子弟,犬升天,共同把持朝政,风光无限。

石毫国京城到地方,坦然赴死的文官武将,络绎不绝,哪怕不过是往家门张贴别国门这种小事,仍是不愿去做。

其中一些不愿被自家老爷害死的家族子孙,偷偷摸摸去贴上了大骊袁曹两姓老祖的门挂像,还有一些心狠的,脆就将家主捆绑起来,免得跑去撕掉门,还要大骂他们是不肖子孙,愧对先祖。

众生百态,甘苦自知。

这封妙笔生花的仙家邸报上,那些被当做茶余饭后谈资乐子来写的琐碎小事,真正落在那些门户上,就是一桩桩生死大事,一场场家流徙的惨事。

书简湖比起一座不太起眼的石毫国,更加翻天覆地,更加动心魄。

今年秋开始,苏高山开始“秋后算账”。

以粒粟岛、黄鹂岛、青冢天姥等岛屿为首的书简湖山,纷纷向大骊宋氏投诚,愿意出一半家底,以及那本意义重大的祖师堂谱牒。

苏高山在池水城范氏府邸,设下宴席,不过仅是以他的名义,派遣了一位不过是从三品的麾下武将,以及几位从各地军伍当中抽调而出的随军修士,负责露面款待群雄。

苏高山竟是连这点面子,都不乐意给那些乖乖依附的书简湖地蛇。

对此陈平安倒是没有半点意外。

先前他以青峡岛供奉牌和太平无事牌,向大骊铁骑递“名帖”,说想见一见那位主将,最后苏高山传回的答复,很脆,一听就是这位大将军的亲言语,就两个字,“滚蛋”。

谈不上恼火或是憋屈,陈平安只是有些无奈而已。

至于失去刘志茂坐镇的青峡岛,一样不甘落后,以素鳞岛田湖君、金丹俞桧为首的势力,几位在书简湖足够呼风唤雨的金丹修士,一样在那场宴会上,落座于池水城范氏府邸,但是位置并没有最靠前,甚至还不如天姥岛。

这就是书简湖的山泽野修。

敢拼命,能认怂。局面大好,当得了祖宗,形势不妙,做得了孙子。

陈平安猜测,也有一些岛屿修士,不愿意就这么双手奉上半数家业,不过应该不用大骊铁骑和随军修士出手,粒粟岛谭元仪、黄鹂岛那双金丹道侣在内的势力,就会帮着苏高山摆平所有“小麻烦”,哪里需要苏大将军劳心劳力,乐得将那些颗和岛屿家当,给苏高山当作贺礼。

但是苏高山在书简湖的刀切豆腐,关键原因,除了他这一支铁骑自身战功显赫,以及书简湖野修的貌合离、擅长见风使舵之外,其实另外一位大骊主将曹枰的势如竹,也很重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传闻大骊藩王宋长镜,将会亲自陪着一位宋氏皇子,巡视曹枰麾下铁骑与朱荧王朝对峙的那条边境线。

陈平安放下邸报。

双手笼袖,陷沉思。

刘志茂的生死,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

以常理来说,苏高山对于刘志茂这种知晓审时度势的大修士,还是会拉拢居多,况且刘志茂还是最早投靠大骊的半个自家

问题就出在宫柳岛那拨被刘老成说成“嘴脸不讨喜”的外乡修士,身份依旧没有水落石出。

看来是这拨决定了刘志茂的生死荣辱,甚至连刘老成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让苏高山都没办法为自己的功劳簿锦上添花,为大骊多争取到一位唾手可得的元婴供奉。

好大的来

陈平安揉了揉眉心。

难道是元气大伤的桐叶宗?一咬牙,狠下心来,搬迁到书简湖?

可是这需要付出太大太大的代价,修士可以浩浩迁徙别洲,但是桐叶宗辖境内那些经营数千年的山水气数,可带不走。

涉及到两洲之地的大迁徙,除了天福地的灵气,可以另说,其余休想。

并且这么大的动静,桐叶宗本就心涣散,迁徙过程当中,虎狼环视,肯定会撕咬肥,涉及到大道,就算是太平山扶乩宗这样不缺正气的宗门,只要决定出手,一样毫不手软。

再者,桐叶宗修士,眼高于顶,当惯了大洲仙家的执牛耳者,当真愿意跑到小小宝瓶洲扎根,可能还要给一个世俗王朝的大骊宋氏,寄篱下?

若是扶乩宗,似乎更加合理。

可是那拨修士对刘志茂的出手,尤其是对自己包藏祸心的“小算计”,就又不合理了。

陈平安站起身,来到窗,这座仙家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