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吾心安处打个盹儿(2/7)
者的浅,是位底子还算不错的五境武夫,在梅釉国这样疆域不大的藩属之地,应该算是位响当当的江湖名宿了,不过老剑客除了遇到大的遇机缘,否则此生六境无望,因为气血衰竭,好像还落下过病根,魂魄飘摇,使得五境瓶颈愈发坚不可摧,只要遇上年纪更轻的同境武夫,自然也就应了拳怕少壮那句老话。
江湖偶遇,多是擦肩而过,三骑远去。
老者转过,望向那三骑背影,一位眉眼稍稍长开的苗条少
,问道:“师父,那个穿青衫的,又佩剑又挂刀的,一看就是咱们江湖中
,是位
藏不露的高手吗?”
老者笑道:“可不是青衫仗剑,就一定是剑仙的。”
他们纷纷上马,继续赶路过关。
梅釉国还算安稳,可是邻近的石毫国却成了一锅粥,先前有位与自家门派世
之谊的石毫国骨鲠清官,寄出一封密信,说是石毫国一位擅权宦官,想要对他斩
除根,牵连无辜。那位在石毫国庙堂与“文胆御史”齐名的清白忠臣,在信上坦言,他愿意留在京城,为国殉葬,好教大骊蛮子晓得石毫国还有几个不怕死的读书
,但是希望他们这些江湖朋友,能够护送地方上的家族子弟,去往梅釉国避难,那么他就可以安心上路了。
过了留下关,马蹄踩在的地方,就是石毫国疆土了。
那位官员在信上,有句话,笔迹极重,让这位江湖老武夫与师兄弟们传阅的时候,皆感慨不已,所以他此次带着弟子们以身涉险,纵马江湖,义无反顾。
“韩氏醇厚,历代天子重文豪,养士两百年,不曾亏待读书,我辈书生,也不可以
愧对韩氏。”
老者坐在马背上,心中唏嘘,大骊铁骑如今亦是对梅釉国大军压境,天大地大,给老百姓找块安身之地,给读书找个安心之处,就这么难吗?
这位见惯了腥风血雨、起起伏伏的老江湖,内心处,有个不可告
的念
,大骊蛮子早点打下朱荧王朝便好了,大
之后,说不定就有了大治之世的契机,不管如何,总好过大骊那几支铁骑,好像几把给朱荧藩属国崩出
子的刀子,就一直在那儿钝刀子割
,割来割去,遭殃受罪的,还不是老百姓?别的不提,大骊蛮子对待马蹄所及的各国疆域,沙场上毫不留
,杀得那叫一个快,可是真要把眼光往北移一移,这几年整个硝烟渐散的宝瓶洲北方,无数逃难的老百姓已经陆陆续续返籍,回到故土,驻守各地的大骊文官,做了不少还算是个
的事
。
只是这种注定一说出就是错的混账话,老
就只能自己用一
老酒,浇上一浇了。
那边,三骑驰骋。
依旧是帮着物鬼魅完成那百般千种的心愿,再就是曾掖和马笃宜负责粥铺药铺一事,只不过梅釉国还算安稳,做得不多。
天下大,世道不好,老百姓们懵懵懂懂,惶惶恐恐,却无可奈何。
陈平安他们在一处荒郊野岭的溪涧旁,遇到了一件咄咄怪事,一伙落为寇的剪径强
,竟然对着一个躺在水中巨石上的中年道
,愁眉不展。
皮包骨的中年道
,出身朱荧王朝的道家旁门,如今是
府境修为,原本觉得世道
了,作为道士,就该下山救济苍生,不曾想遇到了一个
通相术的麻衣术士,确实是个高
,结果给他一看相,说他是个命中早夭、饥寒一生的可怜
,中年道士悲恸不已,便开始等死。
那伙从石毫国流窜境的马贼,刚刚做成了一桩买卖,得了些不少银子,在溪边停马,见着了这么个要死不死的怪
,差点一刀就解决了中年道
,不料道
开心不已,求着那
出刀快一些,年轻马贼反而心里边犯嘀咕,不敢下刀子了。道
一心求死,将那伙做惯了打家劫舍的强
给教训了一通,说了些福祸报应的事
,毕竟是位山下百姓眼中的中五境仙,又是谱牒仙师,学问与
才,还是有的,愣是没让
恶从胆边生,倒是吓得从
目到喽啰的马贼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反过来劝说中年道
莫要轻生。
于是陈平安就撞见了这么一幕。
马贼们这会儿已经没了杀越货的心思,何况也没觉得那三骑好欺负,就故意视而不见。
陈平安这边则是无所谓,就停马洗涮马鼻,起灶生火煮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中年道见马贼杀也不杀自己,
府境的体魄,自己一时半会死又死不了,就只顾着躺在石
上等死。
若是马贼们对那三见财起意,中年道
当然会拦阻,就当是身死之前,积攒一桩小小的
德,下辈子投个好胎,最少长寿些,继续修道。
陈平安捧着饭碗蹲在河边,那边也差不多开伙吃饭。
一个燥脾气的年轻马贼瞥见陈平安的视线,对陈平安瞪眼道:“瞅啥瞅,没见过英雄好汉吃饭啊?!”
一个马贼目,好心去石
上那边,给中年道
递去一碗饭,说这么等死也不是个事儿,不如吃饱了,哪天打雷,去山顶或是树底下待着,试试看有没有被雷劈中的可能,那才算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