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夜游水神庙(2/5)
她并不赞同,说两身份特殊,决不可擅自笼络。臣子服侍帝王,若是君主英明,为臣者的
等聪明,就是连揣摩帝心的念
都不要有,多想无益,不过这只是说姚家这类疆臣,天子身侧的近臣,另当别论。姚镇便有些不服气,家族两次命悬一线,若非陈平安两次相救,早就没了,说不得还要被按上一个私通敌国、谋逆篡位的名
,要是如今还想着洁身自好,到了蜃景城,身边已无边军压阵,岂不是更加凶险难测?
姚镇想起了那位下了马背当文官的郡守门生,一时间心中别扭不已,难不成如孙所说,以后要经常跟这类小王八蛋打
道?
姚近之笑言恰好相反,小姑姑当年嫁京城后,咱们姚家还想着自扫门前雪,事事恪守祖宗家法,是错了,到了蜃景城,在朝廷接纳爷爷的前提下,继续明哲保身,则是对的,若是与那些豪阀、勋贵比拼山
和手腕,姚家根本别想在京城站稳脚跟,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任
拿捏。
姚近之说了一句名士禅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姚镇唏嘘不已。
当初姚近之年纪尚小,对于小姑姑嫁给那个大雪天跪在姚家祠堂外边的李锡龄,就假借父亲之,跟爷爷姚镇提过异议,大致意思是说姚氏遵守数百年的祖宗规矩,一旦
例,姚氏上下知道是两
真
可鉴,可外
不管这些,蜃景城不管,皇帝陛下也不会管,姚氏子
不可与豪阀联姻的祖训,既然
例一次,那么对刘氏忠心耿耿的姚氏边军,会不会再
例一次?
没有一,便无二。可有了一,二三四便会接踵而来,这才是常理。
爷爷,我姚近之若是外,都要怀疑姚氏是不是觉得偏居一隅,太憋屈了。
老将军听到这里,满脸恼火,心胸之间更多还是悲愤。
姚近之色自若,递给了爷爷一杯茶,笑道:“将军饮酒,能够助长豪气,可到了蜃景城,爷爷当了官,就改喝茶吧。”
姚镇气呼呼接过茶杯,一饮而尽,仍是喝酒的路数。
姚近之嫣然一笑。
————
河畔两位道身影,飘忽如两缕青烟,远远快于奔马的速度。
这对道门师徒,老者出身道家一座旁门,名为金顶观,别觉得旁门二字不中听,其实已经很了不起,宗字之外的道家
府门派,有资格跻身旁门之列的,一洲之内都不算多。
金顶观道士喜欢世修心,
数不多,不足百
,而且一旦
世,往往隐姓埋名,不喜欢依仗靠山和祖师爷。
金顶观现任观主,已经五百岁高龄,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元婴地仙,在桐叶洲北部有很大的名声。
老者俗名尹妙峰,道号为葆真道,取自“长生久视,全
葆真”一说,属于金顶观观主一脉。
唯一的嫡传弟子邵渊然,是尹妙峰下山世后,偶然遇见少年邵渊然后,整整花费了十四年光
,才决定收
门下,期间葆真道
设立了三次大考,邵渊然皆过关,心
和天资无疑都是
上
。
邵渊然跟随葆真道去了一趟金顶观,觐见观主,拜谒祖师堂挂像,姓名载
师门谱牒,从此正式成为金顶观的一位潜字辈弟子。最后又跟随师父来到大泉王朝,师徒二
联袂成为刘氏供奉,负责盯着南疆边境,已有十年之久。
别看玉树临风的邵渊然,如今面容不过及冠之龄,其实已经是不惑之年。
师徒二都是龙门境修士,葆真道
自认此生金丹无望,邵渊然资质远胜于他,如此年纪就成为观海之上的龙门境,实为修道天才,观主听闻邵渊然在大泉边境
境后,专程让
下山,赐下一件师门法器,还许诺邵渊然只要成功跻身金丹境,更有一件传承千年的镇门重宝,等他邵渊然回山拿取,作为庆贺之礼。
所以尹妙峰希望能够借助大泉刘氏的雄厚底蕴,帮助邵渊然百尺竿更进一步,结成金丹客,方是仙
。
金丹之下练气士,犹在大小两牢笼。
关于大将军姚镇赴京任职一事,邵渊然隐忍许久,今夜终于还是开问道:“师父,姚氏真就这么逃过一劫了?”
尹妙峰问道:“怎么,很失望?姚氏得以全身而退,姚近之就可以继续过她的安稳子,说不定到了蜃景城,很快就会嫁
某个豪阀世族,侯门
似海,再难相见,所以你心里不太痛快?”
邵渊然摇笑道:“失落难免,不过修行修心,顺其自然而已,姚氏若是覆灭,弟子自会保下姚近之,护在羽翼之下,可既然姚氏渡过了难关,说明我与姚近之缘分未到,无须强求,以后有以后的机缘。”
尹妙峰笑道:“山常有千年树,
间少有百岁
。姚近之不是修行中
,如今美艳动
,你心动很正常,可二十年后,即便机缘来了,她已是
老珠黄的
,你那会儿,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已是一位陆地仙,还会对一个颜色凋零的凡俗
子动心?”
邵渊然微笑道:“那就到时候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