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老僧不爱说佛法(4/6)
起眼宅子里边的物,进进出出的男
,几乎
都是武道中
,江湖上的练家子,但是刻意隐藏身份,穿着朴素,不苟言笑,陈平安有次还看到了一位极有可能是武道六境的高手,身边跟着一位
戴帷帽的年轻
子,看不清面容,但是身姿婀娜,应该是一位美
。
不知不觉,陈平安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到了心相寺,寺内如今香客稀疏,多是上了岁数的附近街坊,所以寺里的僧和沙弥们个个愁眉苦脸。
陈平安之所以最近串门有些勤快,最主要的原因,是感觉到了老主持的大限将至。
今老僧像是知道陈平安要来,早早等在了一座偏殿的廊道中。
放了两张蒲圆座,两
相对而坐。
看到陈平安欲言又止,老僧开门见山笑道:“白河寺历代住持里,是出过真正金身的,不如外界传闻那般,都是骗子,不用一棍子打死白河寺千年历史。”
看到了好。
但前提是老和尚先看到了恶。
老和尚又笑道:“只是贫僧死后,本来想着烧出几颗舍利子,好为这座寺庙添些香火,如今看来是难了,少不得还要刻意隐瞒一段时间。”
陈平安疑惑道:“这也算佛家的因果吗?”
老僧点道:“自然算,放在一座南苑国京城,白河寺和心相寺向来没有
集,看似因果模糊,实则不然,放在佛法之中,天大地大,皆是丝丝缕缕的牵连了。”
这是老僧第一次在陈平安面前说“佛法”。
老僧犹豫了一下,笑道:“其实两座寺庙之间,也有因果,只是太过玄妙细微,太……小了,贫僧根本没把握说出来,还需要施主自己体会。”
两闲聊,无需一板一眼,老僧以前经常会被小沙弥打岔,聊着寺庙里边
毛蒜皮的小事,就把陈平安晾在一边,陈平安也经常会带上几支竹简或是一本书,读书刻字,也不觉得怠慢无礼。
今天陈平安没有带书,只是带了一支纤细竹简,和一把小刻刀。
陈平安从不厌旧,刻刀还是当初购买玉牌,店家赠送的。
老僧今天谈兴颇浓,关于佛法,蜻蜓点水,就不再多提,更多还是像以往那样随便聊,琴棋书画,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诸子百家,都随便说一些,拉家常一般。
光悠悠。
老僧笑问:“一个大大恶、遗臭万年的文
、官员,能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脍炙
的诗?”
陈平安想了想,点道,“能的。”
“一个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名士、名将,会不会有他们不为知的
私和缺陷?”
“有的。”
老僧笑道:“对喽,万事莫走极端。与讲道理,最怕‘我要道理全占尽’。最怕一旦与
恶,便全然不见其善。庙堂之上,党争,甚至是被后世视为君子之争的党争,为何还是遗祸极长,就在于君子贤
,在这些事
上,同样做得不对。”
老僧继续道:“但是朝堂上的党争,你要是软弱了,讲这套大道理,多半会死的很惨,委实怪不得那些做了官的读书。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说,贫僧这一通话,绕了一圈,全是废话?为何要说呢?”
陈平安笑着摇道:“有一位老先生,跟我说过类似的道理,他教我要万事多想,哪怕想了一大圈,绕回了原点,虽然费心费力,可长远来看,还是有益的。”
老僧欣慰点,“这位先生,是有大学问的。”
陈平安手指摩挲着那支翠绿欲滴的小竹简,轻声道:“有次老先生喝醉酒了,醉眼朦胧的,看似是在问我,可其实大概是在问所有吧,他是这么说的,读过多少书,就敢说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见过多少
,就敢说男
‘都是这般德行’?你亲眼见过多少太平和苦难,就敢断言他
的善恶?”
老僧感叹道:“这位先生,定然活得不轻松。”
陈平安突然想起一事,始终想不明白,好问道:“佛家真会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事吗?”
老僧微笑道:“回答之前,贫僧先有一问,是不是觉得此言即吓,又别开生面,但是咀嚼一番,总觉得是走了捷径,不是正法?”
陈平安挠挠,“我连一般的佛法都没读过,哪里清楚是不是正法。”
老僧哈哈大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世只看捷径,匪夷所思,殊不知真正的玄妙,在于悟得‘屠刀在我手’,是谓‘知道了恶’,世间百态,很多
为恶而不知恶,很多
知恶而为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