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立宪共和(2/3)
“我也是摸着石过河。”易知足笑道:“咱们中国究竟是采取立宪还是共和,我目前也并无十分成熟的想法,立宪并非不好,根子在于民族
结,皇帝是少数民族,这是硬伤。
现带国家基本是以民族划分,随着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心,随着民智的提升,
后极有可能出现民族矛盾,满
皇帝容易被攻讦。”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民族运动风起云涌,这不免会影响中国,届时,占绝对多数的汉族极有可能会对作为国家
领袖的皇帝是满
身份而不满,可能会出现他意想不到的
形。
顿了顿,他接着道:“共和的条件和基础比立宪更为苛刻,大清如今连立宪的条件和基础都无法满足,更甭提共和了,再则,共和制还有一个大问题,这次美利坚内战这个缺陷就露出来了,南方各州宣布脱离联邦,若是南方最后取得胜利,美利坚必然一分为二。
咱们的况比美利坚更复杂,一是疆域太过辽阔,二是境内民族太多,三是边疆皆是新附之地,若是采取共和制,容易为后世留下分裂的隐患,这可不附和咱们扩张的初衷。”
听的这番话,赵烈文似笑非笑的道:“既然立宪共和各有利弊,不如就实行立宪,至于皇帝,大掌柜取而代之,不就迎刃而解?”
“哪怕是虚君,这个皇帝也不好当。”易知足道:“咱们中国的况很特殊,如果是象倭国的倭王那般万世一系,哪怕这皇帝是少数民族,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立宪,但咱们中国的皇帝却是
流做。
中国专制皇权的时代太长,后世民主自由的思想心,就有可能反对帝制,再则,要取清廷而代之,必然要
发大规模的内战,我既不想将子孙架在火炉上,也不希望
发大规模内战。”
说到这里他自失的一笑,“且别想那么长远,先走一步看一步,恭王有心推行宪政,咱们就先看看宪政是否适合,若是不适合,再推翻清廷推翻宪政便是。”
听他如此说,赵烈文不由的有些担心,法兰西就是帝制、立宪、共和反反复复,以至于大伤元气,若是大清也如此反复折腾,怕是危害更大,毕竟大清的况要复杂的多。
见他脸有忧色,易知足知道他担心什么,含笑道:“惠甫无须忧心,有我在一,咱们就不会重蹈法兰西的覆辙。”
两正说着,林美莲进来禀报道:“大掌柜,醇郡王奕枻求见。”
醇郡王奕枻?七皇叔?赵烈文瞥了他一眼,道:“醇郡王应该是帝后一系的罢?”
小皇帝祺祥即位,醇郡王奕枻颇受重用,而且明显与奕訢无关,确实应属于帝后一系,易知足微微颌首道:“请他进来。”说着他站起身道:“看来太后对于预备立宪很是抵触。”
慈安皇太后若是态度强硬的但对预备立宪,事就还真有些棘手,赵烈文心里暗忖,跟着起身随着易知足迎了出去。
奕枻不是一个来的,随行的还有南洋大臣倭仁和御史张盛藻,朝中大多汉员都支持立宪,但也有汉员反对立宪,这御史张盛藻就是竭力反对立宪的汉员之一,也因此进
慈安皇太后的眼帘,这次遣他随同奕枻一道来上海。
在院门迎上三
,寒暄之后听闻介绍,易知足不由的多打量了张盛藻一眼,这
四十左右,有些清瘦,蓄着长须,看模样甚是儒雅,不消多想他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反对立宪,否则也不可能跟着奕枻一道来上海。
几寒暄进屋,叙礼落座,易知足便径直问道:“醇郡王怎的有暇前来上海?”
奕枻没兜圈子,开门见山的道:“此番微服前来上海,是特地为立宪一事而来。”
话一落音,张盛藻就接着道:“立宪是西洋之制,东西方文化、历史、传统、礼仪等大相径庭,岂能生搬硬套,在大清推行立宪?”
见他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易知足斜了他一眼,“张大这是在诘问本王?”
“下官不敢。下官只是述说事实。”张盛藻从容的道:“立宪既不能裕国亦不能便民,却有削夺君权之嫌,实行责任内阁更是于国有有弊无利,倭国便是例证,倭国国王大权旁落,幕府掌权,国家败坏,民不聊生,大清焉能仿效?”
这家伙好才,易知足也不屑与他辩,而是看向奕枻,“太后可有懿旨?”
奕枻缓缓摇了摇,道:“我是微服前来,未携有太后懿旨。”顿了顿,他接着道:“新君年幼,太后监国,自有难处,若是推行立宪,太后即便是百年之后亦无颜见列祖列宗,镇南王能否拖延些时
,待的皇上亲政之后,再提立宪之事。”
易知足暗自好笑,如今立宪的条件本就不成熟,而且也不是他急着要推行立宪,不过,慈安这是不同意预备立宪,想拖延时间,待的祺祥亲政,那还的九年,他等的起,只怕奕訢等不起。
略微沉吟,他才道:“我听闻恭王上了个条陈,预备立宪,可有此事?”
预备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