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肃顺献策(2/3)

“都下去。”咸丰的声音听起来依然透露出无比的虚弱,待的一众侍候的御医太监宫女尽数退下,他才接着道:“近前一些。”

肃顺连忙膝行几步跪在榻前,咸丰侧过身来望着他,道:“御医们怎么说?”

一听这话,肃顺连忙道:“回皇上,脉案、药方军机处皆保存着,皇上只须静心修养,很快就能康复.......。”

“朕是一国之君,不是寻常人.......。”咸丰说着轻叹了一声,他虽然不明医理,但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多少知道一些,隐隐感觉这次怕是有些悬,所以才叫肃顺进来盘问,他很清楚,问其他人,谁都不会跟他说实话。

肃顺自然清楚这话是什么意思,可他依然不敢说实话,怕咸丰受不了,当下重重的磕了个头道:“皇上,痨病虽是绝症,却并非急症,静心调养,纵无法彻底康复,亦不过比康泰之人少些寿元,皇上龙体羸弱,更须悉心调养,断不可再耗费心。”

朕身为一国之君,能不耗费心吗?咸丰心里暗自苦笑,心知也问不出实话来,索性转移了话题,“你在南洋海军呆的时间不短,与易知足也算是熟识,对其是何看法?”

这是什么意思?肃顺心里登时警惕起来,略微沉吟,他才道:“回皇上,易知足处处效仿西洋,开银行建工厂修铁路,宣扬西洋思想,对于朝廷来说,可谓是有利有弊,朝廷既须笼络,亦须大力防范。”

咸丰接着道:“元若是举兵作乱,当如何应对?”

略微沉吟,肃顺才道:“若是力量悬殊,奴才窃以为应该撤回东北。”

“朕同意东北开禁,也是存了这个念头。”咸丰的声音很轻,说的也慢,似乎有点吃力,“时代不一样了,火器之犀利,已非骑射能抗衡,如今满洲虽有数百万之众,却反而不如当年数十万人马。”

顿了顿,他接着道:“津京之战,尽显火器之利,但在火器弹药方面,朝廷始终守制于元,纵有十余万新军,也是枉然。元若是作乱,非发匪、捻匪之流可比,必然是海陆并进,撤,撤回东北再和谈,偏安一隅,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奴才谨尊圣谕。”肃顺心里一松,总算是猜对了这主子的心思,他方才可着实是捏着把汗。

说了这一番话,咸丰似乎有些疲累,停歇了一阵,这才长叹道:“朕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大阿哥,他才六岁......,世祖、圣祖当年都是幼年即位,但却有个好太后.......。”

听的这话,肃顺心里一跳,压根就无须他引导,咸丰自己就提起了这话头,这明显是个难得的机会,不过,这话一出口,可就收不回了,如今咸丰对他显然是十分满意,有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错过了这机会,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而且对于懿贵妃,肃顺也没有半丝好感,这女人代批奏折,伺机干政,甚至还传闻有假传圣旨之事,他能有好感才怪,眼见的机会难得,他心一横,当即顺着话头道:“皇上,懿贵妃机敏善变,见识不凡.......。”

“不要说她。”咸丰似乎对懿贵妃十分不满,“她哪能孝庄文皇后相比。”

没下文了?肃顺心里着急,咸丰似乎很不愿意谈及那拉氏,不过,对那拉氏的不满倒是流于言表,这让他胆子稍稍大了一点,“皇上,奴才觉的,一个好的制度,比一个好太后更重要......。”

听的这话,咸丰有些意外,道:“什么制度?但说无妨。”

肃顺缓声道:“皇上,奴才窃以为,圣祖即位之初,辅臣专权,皆因无缜密制度,若是所有上谕皆须钤印方能生效,而印章又握在太后手中,则即便皇上年幼,也断然不会被辅臣把持朝政,不过.......。”

钤印制度本就是咸丰琢磨出来的,因此一听这话咸丰大为意外,连忙道:“不过什么?无须顾忌。”

肃顺将顶戴摘下,放在地上,轻轻叩首道:“皇上,钤印制度虽好,但亦须一位贤后,若是太后权欲心过重,则可能导致皇上成年无法亲政,更有可能出现牝鸡司晨的局面.......。”

这番话简直是说到咸丰心坎里去了,见他意犹未尽,当即便道:“无须遮遮掩掩,直说,若是载淳即位,这制度当如何完善,大胆说,朕恕你无罪。”

见咸丰如此态度,肃顺自然清楚,易知足提出的这个钤印制度合了咸丰的心意,当即大着胆子道:“皇后德才兼备,忠厚仁慈,懿贵妃为大阿哥生母,亦会尊为太后......,虽有嫡庶之分.......。”

不等他说完,咸丰已是明白他想说什么了,懿贵妃是载淳生母,载淳即位,懿贵妃母以子贵,必然也会尊为皇太后,钤印制度最关键的印章就掌握在皇太后手中,两宫皇太后,懿贵妃又是个权欲心极重的,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懿贵妃掌了印章,就有可能不会还政于载淳,就有可能出现牝鸡司晨的局面。

略微沉吟,他才道:“若是给予两枚印章,太后一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