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咸丰心动(2/3)
脆径直提出了废除八旗制度,朝廷若是置若罔闻,元会不会在报纸上公开提出并大力鼓动?
朝廷对旗的恩养和种种特权,本来就颇招非议,等到元公然声讨,再行废除,可就落了下乘,主动和被动,占据的不只是先机,而是关乎
心的得失。
平心而论,目前的况,还确实是废除八旗制度的一个大好机会,兵制革新,可以最大限度的倾向旗
,天津筹建一系列的军工厂也可以优先照顾旗
,东北、蒙古、西北等地,也适合旗
迁居,只要安排的妥当,足以抚平废除八旗给旗
带来的失落和不满。
另外,东南各省的驻防八旗,也可以因此名正言顺的调回北方或者是西北,东南几省的八旗如今已丝毫没有作用,反而成为了质一般的存在,他早就打算撤回了,却一直没有好的借
。
这事关系太大,他也不敢轻易决断,且缓几,让奕訢等
先去试探一下宗室王公的反应,他很清楚,他的态度模棱两可,奕訢等
肯定会四下游说。
奕訢等确实没闲着,不几
,京师就传出了朝廷欲废除八旗的风声,并迅速引起轰动,京师内外一片热议,旗
的反应也是分成了两拨,一拨反对,一拨支持。
反对的自然是既得利益者,多是有官职在身,富有不愁生计的旗,因为旗
拥有着诸多特权,政治方面,旗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仕做官,诸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等。
而且涉及军事、皇族、民族事务和钱粮军火等重要职务的官缺均为满、蒙独占,汉根本不能染指,官缺也是有专门的满缺、汉缺之分,满缺不能任汉
,汉缺则旗
当然可以担任。各衙门的主官,也是旗
。
法律方面,旗同样有着诸多的特权,诸如‘减等’‘换刑’,免死特设条款,用鞭责、枷号取代正刑,充军留迁,免发遣,设立专理旗民讼狱衙门等等。
另外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教育方面,旗也都拥有诸多的特权,也正是这些特权,奠定了旗
在大清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成为大清的特权阶层。
支持废除八旗制度的旗也不少,但大都是生活在底层,连生计也难以维持的旗
,虽然旗
有着诸多特权,但那都与他们无关,连生计都成问题,还奢谈什么特权?
官场上一片争议,市井坊间同样是一片争议,各大小茶楼酒肆,街巷尾处处都在谈论,寻常旗
出门见面打招呼,也都由‘今天吃了吗?’‘今天喝了吗’变成了‘今天听说了吗?’
睿亲王府,书房。
见的肃顺进来,睿亲王仁寿毫不客气的斥责道:“你这脑子里想的什么?旗是什么?旗
是大清的支柱,没有了旗
,咱大清还叫大清?奕訢要推行宪政,你跟着瞎起什么哄?”
肃顺脸上带着笑,不待对方礼让自顾坐下道:“王爷说的好,不过,在下问一句,没了大清,还要旗做什么?”
“什么意思?”仁寿一脸的狐疑,“元要造反?”
“王爷这话问的新鲜。”肃顺哂笑道:“元造反,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元真要造反?”仁寿登时有些不淡定了。
“朝廷要是不变法自强,元造反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这是明摆着的事,还用问?”肃顺翻了他一眼,“唾手可得的万里江山,元会不伸手?”
仁寿一瞪眼,“别买关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肃顺慢条斯理的摸出盒香烟,抽出一支点燃,缓声问道:“敢问王爷,咱大清这江山,如今是靠旗撑着的?”
仁寿一楞,反问道:“难不成还是靠汉撑着的?”
“还真是靠汉撑着的。”肃顺道:“王爷别不服气,没有元,洋
不定早打进京师了,没有元,发匪和捻匪不定也打进京师了,朝廷岌岌可危的时候,旗
在哪里?当官的忙着捞银子,没差事的在装大爷,要指靠他们,咱们现在不定回东北了。”
仁寿张了张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话没法辩驳,确实是事实,没有元,大清现在是什么模样还真是不好说。
肃顺接着道:“既然是一群没用的废物,朝廷为什么还要冒着得罪汉的风险养着他们?”
“废除了八旗,元就不造反了?”仁寿没好气的道:“旗再没用,毕竟还是我大清的
才,忠心耿耿的
才!”
肃顺一脸不屑的道:“再忠心耿耿的废物也是废物!”
被连番抢白,仁寿有些恼怒,“你今儿合着就是来抬杠的?”
“废除八旗制度是从两方面考虑的。”肃顺不急不缓的说道:“一是出于革新兵制的需要,一是推行宪政改革的需要。
革新兵制,这已是刻不容缓,朝廷必须废除八旗制度,实行募兵制,以扩大新军规模,提高新军战力,预防元造反,元新军的战力王爷应该知晓,若是将旗与元拼光了,咱们就是想退回东北也不可能。
所以,必须废除八旗制度,将一部分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