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看机房(1/2)
伍绍荣嘴角微微翘了翘,道:“长青似乎对那个易知足很是信任?”
“不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伍长青毫不迟疑的道:“易知足的胆识、才学、见识、眼光都令小侄心折,不过,买天宝表厂的份是出于对阿爷的信任。”
“就算兴泰行倒闭,怡和行也无非是垫赔五六十万元…。”伍绍荣沉吟着道:“出四十万买天宝表厂的份,不会只是为了挽救兴泰行,你们应该很是看好易知足的天宝表厂,为什么?”
为什么?这还真不好回答,总不能将易知足对天宝表厂前景的描述和定位说出来吧,就算说出来,也要有肯信,伍长青迟疑了下,才道:“易知足
通钟表,五叔应该不知道吧。”
“他还通钟表?”伍绍荣稍稍有些意外,随即追问道:“就因为这点?”
“当然不止这点。”伍长青笑道:“总之吧,他让信服。”
见他含糊其辞,伍绍荣也不再多问,对于易知足,他原本是很不以为然的,虽然伍秉鉴对他大为赏识,抱以极高的期望,他也没有太在意,毕竟十三行如今的处境与数十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小商行要想再创造潘家伍家那样的迹,不是说很难,而是根本就不可能!
但如今他不得不正视易知足,这家伙太能折腾了,而且还有一手空手套白狼的本事,或许,在伍家的扶持下,他真有可能成为十三行的新总商。
两一路无话,不多时便抵达延辉楼,一进院子,就看见伍秉鉴在侍弄一颗盆景,两
忙上前见礼,伍秉鉴放下手中的剪子,看向伍长青道:“地方定下来没有?”
“今天去了河南和花地。”伍长青回道:“易知足倒是中意河南东南角那一片荒僻之地,不过……有些分歧。”
“有分歧?”伍秉鉴有些意外的道:“你跟他有分歧?”
“是。”伍长青应了一声,原原本本将易知足建义学的设想说了一遍,才道:“孙儿担心规模太大,引起官府的不安,建议分散,在西关、泮塘、花地各建一所义学,以免规模过大。”
伍秉鉴点了点,道:“进屋说。”
伍绍荣听的却是满雾水,新义学,易知足建如此大规模的新义学,所为何来?
进屋落座后,伍秉鉴径直问道:“你为何建议分开建几所义学,担心什么?”
“阿爷——。”伍长青看了伍绍荣一眼,才道:“八千的义学,一旦孩子长大,地方官府想不猜忌都难……。”
“不宜分开。”伍秉鉴缓声道:“新义学的先生会有不少洋,而且新义学的课程也不宜对外宣扬,朝廷毕竟是以科举为主,分散了影响反而会更大,集中一处,规模是大了点,但二三年之内,学生不多,年纪也不大,倒是无妨的,打点好番禺县衙就行了,那地方不错,够偏僻。”
顿了顿,他才喃喃道:“八年制,他倒是有耐心,老夫怕是看不到了。”
伍长青明白他指的什么,试探着道:“要不,让知足将时间缩短点?”
微微摇了摇,伍秉鉴才道:“他既提出八年制,自然有他的道理,咱们不懂,不要横加
涉。”
迟疑了下,伍长青才谨慎的道:“孙儿觉的这义学,知足似乎还另有意图……。”
伍秉鉴摆了摆手,他很清楚易知足的意图,这所义学出来的学生以后绝大多数都会为十三行所用,若真是天下大,振臂一呼,就能毫不费力的组建一支军队。
他不想点这点,一切的看两年后,清英之间是否会
发战争,若是
发战争,足以说明易知足有着过
的
察力,到时候,他会加大对他的支持和投
,
世之中,要想生存自保,军队是唯一的依靠。
两年后,如果清英没发战争,届时再大幅削减义学的规模,将它局限于研究学问的范围内,如今,且由易知足去折腾,花费不了几个银子。
沉吟了片刻,他看向伍绍荣,道:“划拨五万大洋给长青钱庄,算怡和行的。”
“孩儿明白。”伍绍荣点应道,随即问道:“钱庄由谁打理?”
伍秉鉴道:“还能是谁?自然是易知足。”
稍稍迟疑,伍绍荣才道:“他才多大,又没经管过钱庄,这可是数十万元……而且还是长青牵开办的,若有意外,伍家可脱不了
系。”
“他身上的事儿可不少。”伍秉鉴满不在乎的道:“由他打理钱庄,他也不过是一甩手掌柜,你要担心,总账房安手不就行了?”
说着,他站起身道:“长青,给你五叔说说英镑霸权,金银本位,货币战,也让他长长见识。”
两后下午,西关,锦云里大街。
易知足从一家织布机房里走出来,道:“地方不错,闹中取静,只是地方不够宽敞。”
一个瘦的中年汉子(牙郎)陪着笑脸道:“易少爷,这可是能容纳五十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