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1/2)
力?
至此,卫初宴手握慎刑司与北军两大重要部门,身上又有侯位,风极盛。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北军那边却又出了些事,还是太尉的手脚,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他令北军的许多大小尉官都离职了。北军是自由衙门,虽然有不得随意离职的规定,但这些
不约而同地请假,用的理由一个比一个凄惨,卫初宴即便要去一一核实,都要废掉好几
的功夫。
北军是不能等的,这么大一个军队。
初宴知道太尉打的什么主意,太尉在军中根基厚,她即便再从其他地方调来
顶上,太尉也有方法让他们如之前那些
一般,可是太尉却不知道,她不需要自其他地方调
,她自己就有
。
这就是她带去南疆的那批了。顾潜是一个,可绝不只是顾潜一
,她带去的那些
里,大部分恰是从北军抽调走的,如今他们已在卫初宴之后回到了长安,正是用得上的时候,又都是跟着卫初宴好几年的
,忠心又顺手。
太尉这样一挖坑,反倒白送了卫初宴一堆的要职,让自己一栽进了坑里。
此后,卫初宴与太尉又有过几次锋,太尉立足军中,可是卫初宴有唐家、顾家等几家勋贵帮衬,又有赵寂拉偏架,更随着慎刑司的做大而握了许多
的
,两
从势均力敌一直斗到了卫初宴稳占上风。
如今无战事,武官不值钱,卫初宴是斗得过太尉的。
春来夏至,秋立冬走。
又是两年匆匆过去,时间已来到晏丰四年,这两年里,大齐有几件大事。
一是太尉有族圈地万亩,被苦主相携
国都长安告了御状,彼时慎刑司已压过了只管皇爵的大理寺,这公案便落在了卫初宴
上,也成了她战胜太尉的最后一个筹码。
太尉终是隐退了。赵寂念他一生为国征战,将他族贪地的事
抹去,给了他一个荣归故里的名号,又赏了千金与数十车珍,派兵将太尉及家
送回了老家,做的十分妥帖。
第二件大事,是通州贪腐案查清,上上下下的,竟牵连了数百位官员。这令帝王震怒,单单是国都长安的刑场,那段时间也是遍地鲜血,刽子手的刀都钝了好几把。
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都逃了过去了,赵寂只选取了主犯株族,从犯则发配的发配,贬官的贬官,至于那些隐瞒不报的、沾亲带故的、或是只是贪了一点的,她也只能闭只眼放过了。
否则有一些地方就要无官吏可用了。
最后一件大事,便是由第二件事扯出来的。
原先,大齐朝是察举制。一般勋贵家的子弟,每年都有名额可以做官,而即便不是勋贵家,也可以通过举孝廉、举文才武才来仕。这原本没什么,前朝便是一直用的这个制度。但是齐朝行到这里,察举制使得朝中官员多少都沾亲带故的,通州贪腐案令赵寂
觉要革新,但她还未想到万全之法,因此便将前世她在位的后几年的一项新制度搬出来了,即:殿试制。
察举制依然存在,各家也都能举荐子弟朝,但是这些
是否担得起大齐官职,需得由殿试决定。
而为了杜绝舞弊,殿试的考官是当今帝王。
至此,赵寂每年又多了一项事做,她面上同卫初宴抱怨过好几次,但从她飞扬的采来看,其实她是喜欢的。
作为一国之君,谁不愿意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呢?
殿试亦是收权的一种手段,这两年里,大事就这几件,其他都是温水煮青蛙。三公之中,最为嚣张跋扈的太尉已告老了,守节持正的御史大夫无甚揽权的欲望,只是近一年来,御史台的那些言官次次早朝都要念后宫的事,烦得赵寂
疼死了。至于丞相大
,他是三公中最重要的一个,难得的是没有太多的私心,他出身寒门,这些年拉拨了一大批的寒门学子,对他,赵寂也是礼让为主。朱弃石亦是个聪明的,从不以陛下的礼遇而自矜,偶尔有那么一两件有失公允的事
,也都在帝王的底线之内,因此,他亦还活跃着。
赵寂不急,她不是那等残的帝王,不做兔死狗烹的事
。只要这些
守住自己的位置,不与社稷过不去,她便不与他们过不去。
她是希望朱弃石大能够像辅佐父皇一般辅佐她的,似乎左相大
也摸透了她的心思,也心安了,这两年的确是做的和以前一般好,赵寂因此又拉拨了一些寒门
。
左右朝中勋贵势力多,她再拉起一些来,做的同时,也合了制衡之道。况且,有了前世的经验,她知道哪些
能用、哪些
不能用,也知道该把那些
分别放到什么地方,如此一来,往
里清闲了很多。
于是又收到了好些的请安折子,这些她看的厌烦,可是那些官员没有事做,不请安还能写些什么?
这一年赵寂十九岁,从被三公辅佐的新帝到如今有实权的帝王,她之用了四年。这是一等的速,最难得的是,除了在通州贪腐案上她表现了一个帝王该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