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7章 铁甲舰时代降临(3/3)
了方针和政策,下达了任务,还得有去执行。
而这个执行的最起码得听懂李卫国的意思,也的有这个能力。
好在李卫国在多年前就成立了翻译局,专门翻译欧美各国的各种文献资料,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文科学,还有数理化工农学科,样样俱全。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如今翻译局已经有翻译员六千五百多
,可翻译五十多种语言的文字。
当年翻译局内的顶梁柱都是从香港、澳门和南洋高薪聘请来的华侨华裔翻译才,也有懂得汉语的各国洋
参与。如今本土的华
数量增加了不少,其中不乏很多佼佼者。
当年的翻译局在容闳的管理下,帮助李卫国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如今翻译局内多了不少能名士,比如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李善兰和华蘅芳,科学家徐寿等,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加
了翻译局,如今都成了独当一面的
才。
其中华蘅芳出生于官宦门第,少年时酷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
往,李善兰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随后二
一起被李卫国征召,加
翻译局。而徐寿是华蘅芳同乡,经华蘅芳引荐给李卫国,也一起加
了翻译局,一边努力学习,一边为沪军做事,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徐寿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在数学、化学及力学方面有着极
的造诣,被李卫国任命为江南制造局武器总监和江南船政局船政总监,负责研制和改良沪军的各种武器和装备,成绩斐然。
原本历史上的徐寿是在1865年才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不过李卫国的到来改变了徐寿的命运,在李卫国的不断督促和刻意培养下,徐寿于1859年2月3
完成了中国第一艘自己设计和制造的蒸汽
船,只不过它不叫黄鹄号了,而是叫蛟龙号。
历史上的黄鹄号的长不过17米,排水量也才25吨,航速只有可怜的6节,续航力只有1oo海里,实在是太肋了。
如今在李卫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江南船政局直接建成了长42米,宽8米,吃水4.6米,排水量112o吨,航速11节的蒸汽船蛟龙号。
只不过蛟龙号不是战斗舰,并没有配备武器,这只是一艘验证蒸汽船,为将来研制蒸汽战斗舰打基础,做准备而已。
李卫国给徐寿下达了研制近海防御铁甲舰的任务,并将原理和粗糙的设计图
给徐寿。
尽管徐寿已经非常博学了,也能大致理解李卫国的意思,但还需要实际验证,毕竟理论和实际差距巨大。
对此,李卫国也不急,他给了徐寿五年时间,五年后他要见到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下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