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1/2)

边的内监,谢珝立马从他的话里提取到了重点。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也就是这次殿试的策论题目。

“问帝王之心与帝王之策。”

题目很短,谢珝在听清之后便提笔将它写在了草稿纸上,然后凝目望去。

这道题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角度上,回答该如何为政和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的问题。

很明显,这道题定然是皇帝亲自出的。

相比较其他考生此时的眉头紧蹙,谢珝的色便淡然许多。

——这是在上方那些读卷官的眼中。

其实,谢珝在看到考题之后,心中也不甚轻松,只是他平时淡然惯了,面上不怎么能看得出来罢了。这道题目是很明确,可该怎么答题,这个度却很难把握,如何为政?该用什么样的思想为政?

这不就是要给皇帝提意见吗?

可皇帝的意见哪里是那么好提的。

说轻了不行,这是谄媚,说重了也不行,这是张狂,左右为难,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坑里去。

时间已过半晌,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动笔了,谢珝还在静坐着端详题目。

思考了许久,他才终于下定了心思,不去猜度皇帝与考官们是怎么想的,他还是决定以自己一贯的风格来答卷,平稳端直,不图,不冒进。

他提笔蘸墨,开始往草稿纸上写道:

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

他开头便说:听说帝王亲自治理国家,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案,还要日理万机,才能获得太平的治理;必须有率领和倡导国家治国思想,才能够磨练和,励精明”。

就是让懒惰懈怠的人振作起精来办事,再鼓励精明能干人们更加勤奋起来。

何为“实政”?

便是“立纪纲,饰法度”。

就是要建立规章制度,整顿法治,建立以法治国的观念。

并且主张将“立实心”与“举实政”结合起来,便是“以实心行实政,因以实政致弘勋”了。

谢珝比旁人动笔都晚,但开始之后,便如文思泉涌,笔下毫无停滞。

上面几位大人们自然也注意到了他。

薛士霖薛首辅垂着眼皮,老在在,好像是在看他,又不像是在看他。

谢阁老色淡然,仿佛底下答卷的人中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

崔阁老却也是嘴角噙着一抹笑意,看似十分满意,不过其他人想也知道,他满意的定然是自己的孙子。

因为谢阁老与崔阁老二人的孙子都在此次科考之中,所以这两位大学士这一回只充当殿试的监考官,后面的评卷自然就不能参加了,皇帝先前就点了另外两人替他们。

所以他们这会儿,是真·看热闹。

时至半日,金吾卫们提着饭食进殿,谢珝第一个放下了笔。

他虽是提笔晚,但却是头一个答完的,准备用完饭食再行誊写。

第二个是崔知著。

第三个是秦微明。

谢珝在余光里清清楚楚,对这个结果,他也毫不意外。

第四……

第五……

随后有更多的考生答完,放下手中的笔。

饭食有点简陋,肉饼,米饭和清汤,难以让人想象,这样的饭食是出自御膳房。

谢珝色淡淡地用完了饭,擦过手之后往四下扫了一眼,吃饭的人倒也不多,大多数人还在奋笔疾书。

于是他也重新拿起了笔,对草稿纸上的策论稍作润色修改,便将其誊写至答题卷上。

两个时辰过后,殿中已有大半数考生已经答完。

谢臻预想中的皇帝亲问并没有发生,不知是不是皇帝身体不适,在殿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谢珝就听见上方的龙椅处传来声响,好似是众人陪着皇帝离开了。

没有当场考问,难说到底符不符合规矩。

谢珝也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

总之交卷的时辰终究到了,众人又像来时一样,由人领着出了奉先殿,然后出了宫门。

不远处落日的余晖罩着谢府的马车,谢珝缓缓抬步走了过去。

苦读数年,结果将出,他此时的心境竟然十分平和。

作者有话要说: 题目“问帝王之心与帝王之政”——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殿试题目

解题改写选自——明朝赵秉忠状元卷

哎呀,考完就快能成亲啦~=v=

☆、三鼎甲

六十六、三鼎甲

深夜漏,读卷官们依然还在熬夜审阅殿试考卷。

三百多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