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红灯区(2/4)
。“钱来得容易也就花得痛快,南城一带产生了畸形的繁荣,许多商界、娼界的士直至四十年代还津津有味地谈起‘八百罗汉’闹京城时的盛况……古有饱暖思
欲之说。‘八百罗汉’酒足饭饱之后,当然不乏有些寻花问柳的青楼之游。位于前门、宣武门之间的八大胡同是北京的红灯区,许多
院竟然挂出了‘客满’的牌子。”这段文字,见之于方彪著《北京简史》。唉,八大胡同,竟然“载
史册”了。
八大胡同曾是赛金花“重张艳帜”之处,但毕竟出了小凤仙那样真正的义。袁世凯复辟称帝期间,滇军首领蔡锷身陷虎
,为摆脱监控,假装醉生梦死,放
不羁于八大胡同,因而结识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小凤仙。小凤仙胆识过
,掩护卧薪尝胆的蔡将军躲避了盗国大贼的迫害。“一九一六年,一个叫蔡松坡(蔡锷)的
,在云南举行了倒袁起义,打碎了袁世凯的迷梦。这位蔡锷的名字永存于北海西北角的松坡图书馆。面对蔡锷的起义,袁世凯筹划已久的君主制度像一枕黄粱般
灭了……”(林语堂语)蔡锷为中国的民主制度立下汗马功劳,其中似应有小凤仙的一份,多亏她助了一臂之力。古
常说英雄救美
,可这回却是沦落风尘的美
救落难的英雄。
根据《燕都旧事》一书引用的资料:“民国六年(1917年),北平有院三百九十一家,
三千五百
;民国七年(1918年),
院增至四百零六家,
三千八百八十
。民国六七年间,
院之外私娼不下七千
。公私相加,
就在万
之上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首都南迁,北平不如过去繁荣,
院、
的数字也随之下降。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京
等
院有四十五家,
三百二十八
;二等
院(茶室)有六十家,
五百二十八
;三等
院(下处)一百九十家,
一千八百九十五
;四等
院(小下处)三十四家,
三百零一
。以上共计
院三百二十九家,
三千零五十二
。但实际上暗娼的数字很大,真正
的数字比这大得多。”据说
院的房间很矮小拥挤,跟鸽子笼似的,只能放下一张床及一桌一椅。那里面收容着烟花
子们扭曲的
生。
叶祖孚先生曾重新参观了从前院旧址。他去了朱芳胡同九号,那里原来是家二等
院,叫聚宝茶室,门框上面“聚宝茶室”四字犹存。“听说在一次房管局修缮房屋过程中,居住在里面的居民愤怒地要求铲掉门
这四个字,他们不愿意这些象征耻辱的痕迹仍旧保存着。”朱家胡同四十五号,原先的
院叫“临春楼”,门框上刻有“二等茶室”的字样;里面的住户,抬
低
都能看见,估计同样很不是滋味。“这里楼下五间房,楼上也是五间房,每间房约九平方米,原先楼上楼下都是七间房,每间房只有六平方米,后来改成五间,略大了些,但仍是鸽子笼似的……”
院分三六九等,其中的
等者,硬件设施要高档一些,甚至很豪华,可以想见其门前车马喧嚣的
景。而百顺胡同,就是
装修的
等
院之集中点,专为上流社会提供服务的。譬如四十九号,是个四面环楼的院落(属于另类的四合院),“每面四间房,楼上共十六间,楼下也是十六间,每间房均十平方米大。有个楼梯通到楼上,楼梯还结实,楼上还有雕花的栏杆。看了这个
等
院,可以想象从前这里
倚门卖笑,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样子,从这里散发出来的污浊空气腐蚀着整个北京城。”
等
院除了经营“老本行”,额外还提供餐饮游乐,堪称全方位的服务。韩家潭二十七号,即叫做“清吟小班”的地方,“门
上面有个名叫李钟豫的
题了‘庆元春’三字,是这家
院的名字。这里院子比较宽畅,只有南北两面有两层楼房,每面都是楼上四间,楼下四间,两面共十六间房,房子比二等
院要好一些,每间约有十平方米。这是富
们的销金窟,除了可以嫖
外,吃得也不错,经过修理的楼梯上还钉着一块‘本庄寄售南腿’的木牌,证明从前这里的饮食水平。”连金华火腿都成为一大招牌了。只是,闻风而至的公子王孙,并非真的垂涎于此地之伙食,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乎美
之玉腿。
值得一提的是,这花枝招展的韩家潭(今名韩家胡同),曾是闲散文李渔的隐居之地。“他生于明清之际,进北京似在
清以后,请张南垣为他在韩家潭垒石蓄水,仍以他在金陵的别墅‘芥子园’为名,题楹联曰:十载藤花树,三春芥子园。”芥子园,恐怕可能是八大胡同地带惟一的文化遗迹。放
不羁的李笠翁,即使挟
醉饮,也不会怎么脸红的。他老
家并不在乎与八大胡同的秦楼楚馆为芳邻,不在乎后
说闲话。
前一段时间,有好事者,倡议修缮八大胡同院遗址,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中外观光客,哪怕是进行一番“忆苦思甜”的教育,也有积极意义。此言一出,在报端立即招致众
反对。有
说:老北京的风俗,不能靠八大胡同来表现,有趣味的地方多呢,天桥、大栅栏、琉璃厂等等,够玩的了。有
说:让八大胡同重新曝光,不过是为了满足某些现代
对
生活的好心与窥视欲,会产生毒害作用的。凡此种种,都恨不得将八大胡同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