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红云(1/2)
军令司主持建受降城的时候,这个城池主要的目的肯定是控扼东部蒙古诸部,城池地点距离林的白城很近,右侧是阿鲁科尔沁诸部,左前方是奈曼和敖汉,直向东部是科尔沁,再斜向西北方向是翁牛特。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修城于此,加强和察罕浩特的联络,监视科尔沁等诸部,受降城的主要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接受察哈尔和林丹汗的投降,那未必太过于耗费,张瀚是绝不会同意的。
在城外有一个高大的受降台,李慎明的建议,军工司赶工修出来,台上可容数百,在高台四周修了低矮一些的观礼台,四周的
地平整过,前方就是和记往辽东的贸易旧路。不远处就是一条奔腾而过的河流还有无数个大型的俘虏营区和看守的商团军
的营房。
左手处是占地数里城墙包砖的受降城,在短短时间内建造起了这样规模的城池,工兵们和辎兵当然居功至伟。
城外西北诸处都有永固型的正式军营,过了这段时间不一定有大量驻军,但在真
被解决之前,这个城池和未来在科尔沁
的地盘,还有义州卫,十三山,这一片地方将会是一个整体,一道锁链,可以确保
真
根本无力
原来抢夺属于和记和张瀚的胜利果实。
对这一点来说,张瀚看的很重,绝不会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还有北边的蕃骑,西边的尔虎
和东边的科尔沁
。
一条长长的锁链已经成型,最重要的锁是十三山和义州卫,只要和记的主力把守在那里,
真
就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蒙古走过来时,受降台上还没有多少
,所有
都在两边的观礼台上就坐,高台设计的很巧妙,两侧有阶梯向上,然后横排就坐,每排都比下
的一排要高一些,就坐之后,可以很轻松的看到很远处的
形。
很多台吉用好的眼光看着更高大的受降台,那里才是舞台的中央,更辉煌光彩的所在。没有一个蒙古能走上去,包括顺义王在内。
这种光彩只属于张瀚与他手创的和记。
不管是官吏还是商团军,只有和记的才够格上去。
蒙古中有资格登上去的只有银锭和白音台吉等
,但他们也绝不会上去,谁都明白,眼前的光彩是和记在
原上一系列成功的最高点,所有的荣耀属于这些征服者,这些汉
,这些跟随张瀚在
原上南征北战的
。
蒙古就算加
其中,效忠于和记,谁又知道高台上的
会怎么想?
所有都坐了下来,沉浸在一种妙的
感积累之中。
眼前的和记官吏和将士越来越多了,整个受降城和其附近的都赶了过来,眼前并没有大道,只有碧绿的
原和盛开的繁花,不太明显的车辙印痕从远处碾压而来,旧的痕迹之上又添加了新的痕迹。
明安台吉道:“据听说从秋天开始和记要修路了,从他们的尚义堡一直修到受降城,一千六百多里路,估计要修很久。”
“也不会太久。”一个有经验的台吉说道:“他们会动员几万,工具也多,一路夯土过来,会在重要的路基旁边包砖,也会挖排水渠道,很多地方他们在驰道两侧种树,用来在远处指引赶路的车马,但这种路修起来容易的很,很快就会修好。”
和记的道路严格来说就是和秦驰道直道相等技术水准,秦驰道几千里也就两年不到修完了,以和记的动员能力应该远超秦帝国了,但技术水平还是没有长足进步,只是在工具的利用上肯定比秦强的多了。
一条两千里不到的道路,动员几万制成夯土层,一些侧面用砖固定,一些地方造桥,一些地方挖出排水沟,或是种植树木,这都是相当简单的事
。
张瀚从却图南城,也就是后世的乌里雅苏台地区返回青城时,三千多里的道路是戈壁和原混杂的地貌,也有少量的丘陵地区。
没有道路,只有茫茫的看不到天际线的原,只有高过
膝的野
,连牧民都很少见到,只有河流里的游鱼和野
中奔跑过的黄羊和野兔给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一点生机,除此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如果有一条道路和驻守的,整个天地都会活泼起来,派过去驻守的
也不会太过于紧张,道路不光是便利,而是一种象征:文明和效率。
四马车在
地上也能跑的很好,但所有
都会希望自己去的地方有和记修出来的道路。
几个科尔沁台吉发出了意味难明的叹息声,他们当然不愿和记一路把道路修到自己的家门,可是这等事也不是他们能当家作主的,林丹汗的下场就在眼前,已经没有
敢说什么反对的话了。
等了好一会之后,似乎是前锋部队赶过来了。
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大的红袍骑兵的踪影。
一朵朵红云飘在地平线上,象是一阵阵的旋风,强劲,彪悍,带着一
凶蛮残忍的味道。
很多蒙古都为之侧目,猎骑兵的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