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1/2)
广宁惨败之后,一向支持王化贞,压制熊廷弼的首辅叶向高的内阁位子已经不太稳当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天启皇帝对叶向高极为不满,只是上任首辅刚去位不久,叶向高才得以留在首辅的位置上,而同样支持王化贞,差点就把熊廷弼给换掉的还有兵部尚书张鹤鸣,广宁败后,老巨滑的张鹤鸣害怕被追究责任,已经自请巡行永平到山海关一带,稳定地方,这毕竟是正务,天启皇帝已经放张鹤鸣出京。
不过张鹤鸣鹤定不会是新经略的选,朝廷前一阵选定了一个巡抚,结果该巡抚自认去辽东上任是死路,以病疾死活不肯上任,结果当然是被弹劾去职,这一生是不要想再当官了。
再下来新任经略选应该是王在晋,这
也是以知名著名的文臣,王在晋自己信心也不是很足,并不想上任,时
都觉得王在晋在辽东
不长。
孙承宗此时就是应时而出。
自天启元年时起,由孙承宗接任辽东经略的呼声就是很高,孙承宗的经历,才,还有在兵学上的造诣都为时
所认可,除了本身的资历和才
之外,孙承宗又是东林党的一员,在东林党内比王化贞的实力要强的多,他若为辽东经略,不仅不会出现经略与巡抚自行其事,经略被架空的
形,相反会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全权经略。
更重要的是,孙承宗是天启的恩师,皇帝对孙承宗向来称先生而不名,每次天启看到孙承宗都会面露由衷的笑容,这种信任和信赖的感
十分珍贵,皇帝不会随便给哪个臣子,举朝文武,能与孙承宗获得相似待遇的也就只有魏忠贤和客氏这一个太监和
妈了。
孙承宗此时已经是呼之欲出的选了,加兵部尚书衔为东阁大学士,然后再以阁臣身份为辽东经略,最大程度的减少掣肘。
待送信赶到观音桥附近的孙宅时,外间正是车水马龙,正是热闹的时候,这
职责只是送信,倒也没必要在这里凑执闹,当下就是投了书,言明是大同巡按王心一的书信,孙府自有专门收信的下
,将信接了,给了回执,并且叫这送信
给了住址,如果孙阁老很快就有回信,正好叫这个送信
带回去。
送信离开时,用羡慕的眼看着眼前这一切,象他们这样的仆
,
生的命运就是和家主系在一起的,如果王心一也能到孙阁老的这个位子,他们自然也就发达了。
书信先由一个幕僚接着拆看,现在给孙承宗写信的最少赠加了十倍,孙承宗不要说自己回信,就算每天坚持看完都是件了不起的工作,这些事只能
给幕僚来做。
看完信后,这个幕僚觉得有些吃不准,毕竟是巡按的信,但看起来又有些荒诞不经,一个商出身的卫所指挥,在京城里几乎是和百姓差不多的感觉,居然敢袭杀巡抚,在地方上擅作威福,招募军队图谋不轨?
“止生兄,来的正好……”
这个幕僚看到茅元仪正在往书房走,当下赶紧拦住他,将书信递了过去,笑着道:“王大的信,并且其中提到了止生兄……”
茅元仪已经正式成为孙承宗的幕僚,虽然现在孙承宗还没有决定到辽东上任,但他已经决定过一段时间后就前往山海关实地考察当地的军务,茅元仪是孙承宗熟知的军学专家,也曾经学过武,算是文武双全的俊彦,当时称: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马称学者,上马即将军。
经过孙承宗多年的宣扬,加上刻书成印,茅元仪知兵学者的名声已经为世承认,孙承宗已经向他许诺,一旦真的赴任辽东,将会向朝廷举荐他为赞画游击。
茅元仪接过信,粗略一翻,脸已经沉了下来。
以他的身份,虽然孙承宗正在会客,茅元仪也是能昂然直,况且今
孙承宗会见的
,倒也是不必太拘泥礼数的熟
。
“止生来了。”
孙承宗在家并没有穿官袍,他一身素青色的道袍,上一顶纯阳巾,胸前是飘飘洒洒的美髯,望之若仙中
。
客厅里坐着两,看到茅元仪进来,两
都是站起身来。
“至之,初阳,二位少见了。”
茅元仪脸上露出笑容来,他和孙元化都是以知名著名的士子,两也都没有中进士,不过孙元化好歹是举
,茅元仪只是秀才,孙元化却从未在他面前摆过架子,在兵学上也是对他多有提点,两
的私
很是不坏。
“至之是不是要试一试这一科?”
“止生兄见笑了。”孔敏行脸上露出无奈的表,苦笑道:“其实我已经于举业上并无什么想法,只是想做一些实事。在大同,我实在是已经做出一番事业来,然而老师认为我是以农学见长,如果要做更大的事,还是要中进士……”
孙元化笑道:“恩师其实说的一半对一半不对,要说至之以农学见长,做地方官确实可以有所展布,然而现在那张瀚那里已经颇有一番局面,要是我反正是不走的。”
孔敏行摊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