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感触很深(1/2)
望着脚下这条路,基金会的两个心里都沉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想要富,先修路!这是至理名言,山区之所以发展不好,都是通不便造成的。想要摆脱贫困,修路是第一任务。”其中一个
开
道。
其实,他们出发前,上就跟他们提过。支援贫困地区,不是要给当地老百姓送多少钱,买多少生活用品。最实在的,还是修路。
给他们修一条光明大道,才是最正经的事。
不仅仅是这项资金,国家接下来的政策,在贫困地区修路上面,也会有大动作,将会投更加巨大的资金。
现在,国家求发展,一方面,继续提升沿海富裕地区的规格;另一方面,则是重点发展中西部,那些还挣扎在温饱线之上,没有奔小康的,国家需要帮助这一部分。
伟大的前领导曾经说过,先让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然后拉动贫困地区。
如今,到了后面一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的就会发展,这几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发展,越来越用心,国家财政越来越偏向那些地区。
利用沿海地区征收的财政收,努力搞好西部大开发,促进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是呀!道理我们都懂。不过,政府没钱搞。村民也守着那么点钱不肯松手。”老校长苦笑道。
这种道理,谁都知道。就连村民自己也明白,修好一条,对他们有好处。可是,政府没钱,而让村民自己搞,谁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富挤出来?
“这是恶心循环,相信国家,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改善的。”另一个开
道。
党跟政府的领导,他们当然不会怀疑。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小学。”老校长高兴地介绍道。
不远处,出现一栋建筑,是村里面最大的一栋建筑。这栋建筑,是几十年前的产物,曾经用来收粮的粮仓,现在没有用处,改成了学校。
门,是一个小
场,还有孩子们在上面玩耍。
最前面,是一根树,高十多米,上面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这里,就是远近几个村子都有点名气的小学,学生多达五百多。教师有五名之多,也算是实力雄厚。起码在这远近几个村子里面,是最好的一所小学了。
“这栋建筑,还安全吗?”基金会的一个忍不住询问。
实在是外墙的石灰都脱落了不少,露出里面的砖墙体,这样老到掉牙的建筑,还能保证安全?
“不用担心,这个粮仓,是大生产的时候,花了大力气搞起来的,墙体很厚。别小看它,冬天还挺暖和的。”
老校长介绍,里面一共七个教室,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有教室。还有个办公室,旁边两个厕所等等,是学校所有的硬资产了。
七个教室?五个老师?怎么上课?
两个基金会的有点傻眼,果然是够艰苦的呀?老师资源都不足。这样的学校,在城市里面,说不定都要被取缔的。
来到学校,场上玩耍的孩子们纷纷打招呼,还挺有礼貌的。
场的一角,还有一个手工版的篮球框,是方老师让
帮忙弄的。花的钱,倒是不多。篮球也有好几个,都是网民们寄过来的就篮球,也是村里高年级男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了。
踏进学校,地面的水泥板烂烂,露出下面的黄泥。
不过,打扫得挺净,里面的书桌也是
旧,但摆设得很整齐。一张长桌子,两个学生公用。桌子摆得密密麻麻,一个教室好几十
。
教室的前方,是一块旧黑板,后面则是贴满了同学们的优秀作文,美术画作等等。
“太为难你们了。”看过之后,基金会的都忍不住说道。
老校长很乐观:“现在挺好的,比以前好多了。”
继续往前走,在办公室的门,吊着一
大钟。
方老师略带尴尬,解释道:“这大钟,原本是寺庙的东西。不过,那座山庙
落之后,大钟就让村们抬下来,放在学校。上下课,它就是铃声。”
基金会的两个,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走进办公室,其他三名教师开始招呼,看看暖水壶还有没有开水,拿出茶叶,找杯子洗等。
坐下来之后,拿着文件资料的,将照相机放在一旁。刚才,拍了好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将会整理成系统资料,让上面
员快速评估。
他们这项资金,发放是很快的,评估也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然后立即放款,投使用。
“学校的况,我们都看到,是很艰苦,符合我们支援的要求。不过,还需要一点时间评估,究竟会发放多少资金,我们说了不算。”他开
道。
尽管如此,学校的已经千恩万谢。
“这两天,我们都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