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充分准备(2/3)
战不假,但事实上,对于攻城,他们也并不外行。
通过与刘达斗的流,李元庆基本上也了解了当
西平堡之战的全过程。
从早上开始,后金军开始攻城,西平堡近万守军,兵粮足,却没有坚持到傍晚,最后,罗一贯自刎,雄城陷落。
从战术上来讲,罗一贯当时的布防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后金军兵力太多了,尽是主力,四面攻城之下,城内手根本不够用,最关键的,罗一贯将太多的希望,都寄托到援军身上,而援军迟迟不至,也击碎他最后的心理防线,功亏一篑。
李元庆现在思量,西平堡失陷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主要有两点,是其根源。
第一,罗一贯虽有守城之心,但准备严重不足,他错误的预估了形势,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
再者,西平堡地势实在是太差劲了,周围尽是平原,根本无险可守。
的确,西平堡周围有不少大小军堡拱卫,但在那般事态下,后金大军主力围城,沙岭已经惨败,周围各,谁敢出战?谁又有能力出战?去救援被围困的西平堡?
以老的
明睿智,他又怎的能放弃这种良机?
此时,李元庆三部,虽然没有罗一贯当时的配置,也没有那么多的盟友,但三部和旅顺城,却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番茄☆小说☆网 -``.`f-q-
第一,三都有守城之心,陈忠和李元庆先不必说,旅顺是张盘的老巢,也是张盘的命~根子,即便李元庆两部不出力,他也必须要拼命的。更何况,三部唇亡齿寒,骨断筋连,李元庆两部也不可能不出死力。
再者,旅顺地势险要,背靠大海,能守能退,远非当的西平堡可比。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三部虽看似分散,但在此时这种事态,不论是陈忠还是张盘,在大势上,都不会反驳李元庆的意见,某种程度上,说三部已经连为一体,也并不为过。
天时地利和,基本上旅顺都已经占齐了。
即便老亲临,那又有何妨?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
看到后金军开始推土的动作,三心里都有了数,老
并没有因为据有压倒
优势,就看轻了旅顺,而是要采取最稳妥的办法。
当,在镇江城时,后金军同样是采用这种办法,围
镇江城防线,从而逐个击
,打开缺
。
此时,李元庆三部没有强力骑兵,根本无法阻止后金军的动作。
而后金军方面从事这些苦力推进工作的,九成九都是汉隶,根本不会影响到他们半点战力,只是需要消耗一些时间。
“元庆,咱们不能放任这些狗鞑子这么轻松了。这不过两里的距离,最迟两天,他们就会推到城下,到时,咱们可就被动了啊。”张盘已经有些急了眼,满大汗。
陈忠也是急切的看向李元庆。
李元庆点点,“不错。确实不能让他们这么安稳的推进。投石弩现在已经到了城
上,咱们去试试效果。”
张盘和陈忠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赶忙匆匆下了城门楼子。
城上,六架投石弩已经架起来,对准了不远处的后金战阵方向。
看到李元庆三过来,周围士兵纷纷磕
行礼。
李元庆摆手让他们起来,对陈忠的亲兵子陈长友道:“长友,打几发试试。我要看看效果。”
陈长友是蓟镇,早年曾在水师混过,对这种投石弩很了解。
他自然明了李元庆跟陈忠的关系,赶忙对李元庆磕了个,“李将军稍待,卑职马上为您
演。”
说着,他忙招呼过几个士兵,开始忙活。
成祖朱棣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大明的水师曾经强悍一时。
可惜,到了现在,两百多年过去,辉煌早已不在,留下的,甚至还比不上当年的残羹剩饭。
这种投石弩,说白了,就是放大了的弹弓。
只不过,工匠们在皮筋上做了个支架,可以防止打偏,但也仅此而已了。
很快,几个士兵抱着一块礁石,撑在了皮筋中央,五六两边分别用力拖拽,将皮筋紧绷起来,陈长友估摸了一下力道,用手摸了摸皮筋,忙道:“发
。”
片刻,众同时松手,只听“嗖”的一声,礁石带起一阵劲风,竟自飞向前方,划过一道并不优美的低沉抛物线,重重坠地。
李元庆迅速扫了一眼,差不多也就3oo步出,不到35o步。
“长友,还能不能再远一点?”
陈长友忙道:“李将军,这皮筋年岁有些久了,卑职不敢再用力拖拽。若是好牛筋的话,应该还可以再远出个几十步。”
李元庆默然点了点。
他还是高估了这简易投石弩的威力。
这东西,毕竟跟火炮没法比,先天的劣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