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闯王来了不纳粮(2/2)
是以百姓们几次逃难之后,脆便一直客居异乡流
,也好过回去以后被鞑子杀死,或者劫到关外去做
隶,甚至死于饥荒瘟疫之中。
李信知道,这些逃离家乡的百姓们有很大一部分,便被生计所迫加
了张李刘的流寇大军,然后又摇身一变成了烧杀抢掠的恶棍,将自己受过的一切苦难再施加于与他们同等遭遇的百姓身上。
“大老爷给吃的吧。”
在搜索一个废弃的村子时,不知从何处突然就窜出來一个骨瘦如柴的难民,跪在地上连连磕,祈求着讨一
吃的。
李信命将自己的
粮分给了那个难民一份,谁知那难民收了粮食后,却并不想走,而是怯生生的问了一句:“大老爷们是闯王的
马么。收了俺吧,俺能抗锄
,也能抗大枪,只要收了俺让俺
什么都成。”
卫士们刚要怒斥这厮有眼无珠,李信却摆手制止了他们,好言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是闯王的。”
那难民先抓了一把生米胡塞进
中,然后又含混不清的回答道:“官军进了村,有
就抢,沒
就烧。大老爷们不抢也不烧,肯定不是官军。”
“胡说,官军怎么会又抢又烧。”李信身旁的一名书吏怒斥了一句,他出身自南京的商贾之家,自然不晓得北方生存环境之恶劣,官军与流寇对百姓而言也仅仅是一身皮的颜色不同而已。
难民却一撇嘴道:“莫要试探俺,俺知道,闯王來了不纳粮,还要分地主的粮食给俺们穷苦呢。”
这句话有如一把利剑狠狠的进了李信胸
,闯王來了不纳粮早在崇祯十二年时,刘国能便率先提了出來。但彼时只是流寇们空喊的
号和作秀而已,百姓们对此并不认可。而今,倏忽间数年过去,这句话再次听來,却是出自一名逃难的难民之
。
可以想见,“闯王來了不纳粮”这句话已经在北五省的百姓中,有了相当的分量。
李信突然间就有些泄气,说到底连百姓都要抢着去投那摧毁明朝大厦的流寇,那这个大明还是他一心要挽救的那个大明吗。
“你看仔细了,俺们既不是官军,也不是闯逆流寇,俺们是镇虏侯麾下的三卫军。”
一名队官义正词严的正告那难民。难民听了吓得顿时就一哆嗦,然后又死死抱住了胸前的粮袋子。
“你,你们不是闯王的。”
难民眼睛里立刻就露出了惊恐万分的目光,生怕面前这些又将他到手的粮食抢走。
李信哭笑不得,凭什么三卫军的名声在北直隶还不如流寇了。
这也是李信从未遇到过的况,三卫军所到之处就算沒有百姓叫好,至少也会得一个中肯的评价,这支官军与众不同,从不扰民。
就在李信愣的当,那难民已经转身欲跑。几个卫士立即将他揪了回來,贯在地上,听凭镇虏侯处置。
难民吓得魂飞魄散自以为今小命休矣,便跪在地上不停的磕
,
中还含混不清的求饶着:“大老爷饶命,小
狗眼不识泰山,求大老爷饶了小
,饶了小
吧”
即便如此,这难民始终有一只手死死的在攥着装粮食的布袋,仿佛他攥着的不仅仅是一袋子米,而是比他的命更金贵的东西。
瞬息之间,一个主意在李信面前闪过。
“起來,我让你加三卫军,以后天天有白面馍馍和大米饭吃。”
“甚,甚。有这等好事。大老爷莫不是再诳俺。俺这条贱命哪里值得大老爷大米白面养活了。”
“我乃当朝镇虏侯,何曾说过空话。”李信沉声道。
看到李信的目光比较平和,难民的恐惧之心稍减,话又多了起來。
“俺,俺不敢妄想大米白面,只要大老爷每能赏一
糊糊粥垫饥就成,不敢,不敢给大老爷
费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