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密使来了(2/2)
的内容,有至少六七成是虚报,”他看到秘眉目色转换,知道其要问什么,便又解释道:“这并非是郑某的凭空揣测。郑某虽然现在已经失势,但在军中还有些许眼线,昨
便有
送回消息,所言郑森连续两
在建宁、泰宁一带动兵,并且损失颇为不轻。以密使判断,这其中又说明了什么。”
果然,郑鸿魁的话让那秘眼中流转起了一丝兴奋之色,但随即又暗淡下去,只听他叹了
气。
∓nbs
p; “终究是猜测而已,郑森的马消灭了史可法部与淮王部的叛军至少大体是可信的。”
这是秘自己的判断,郑鸿魁也认可这种判断,郑森不可能谎报所有军
,史可法部的惨败是板上钉钉的,毕竟那盈野累累的惨况是实打实的,他的心腹家丁曾亲眼目睹。
不过郑鸿魁对自己的判断十分有自信,又进一步道:
“有一则消息密使怕是还不知晓,郑芝龙已经四次调郑森返回安平,您猜怎么着。郑森四次都以各种理由所拒绝。就在今下午时,他还以防备三卫军大举报复为由,拒绝了郑芝龙的调令。”
秘冷笑一声,“郑森的顾虑沒错,三卫军迟早会报复的,”
郑鸿魁接着说道:“重点不在此处,在于郑森因何屡屡拒绝返回安平,”
以郑鸿魁对郑森其的了解,他并非是个不居功自傲的
,有了这等大功仍旧甘心居于
山密林之中,负责边界安危,这与之
格大为反常。若是以往,他早就返回安平,接受各方的顶礼膜拜了,哪会似今
一般连半分功劳都不顾及领受。
听了郑鸿魁的分析,那秘也觉得有些在理,便又问道:“以郑军门所见,郑森之所以不敢轻易返回安平,是因为张营官还在邵武的缘故。”
郑鸿魁正色的答道:“只能是如此,否则放眼福建境内,沒有会牵绊住这位郑大公子的脚步。”说及此处,他的眼目光里充满了不屑与嘲弄之意。只是这些不屑与嘲弄,秘
看得清晰,分明是针对郑森而來的。秘
不知道郑鸿魁与郑森父子有多
的过节,但这总是三卫军赏下乐见其成的。郑家兄弟叔侄矛盾愈甚,自家才越有隙可乘。
秘淡然一笑,难得的调侃了一句:“看來这郑大公子还是个好大喜功的
物呢,”
郑鸿魁点点,又立即摇摇
,“是也不是,郑森其
虽然好大喜功,但其能力在郑家上下,却无出其右,尤其是他坚韧很辣的
格,就连我那位大兄都要甘拜下风。”
郑鸿魁对郑森的态度虽然满是嘲讽与不满,但说起他的能力來又多有褒奖之词,这让秘也不禁为之皱眉。
“以郑军门的意思,这郑森将來于我三卫军实在是劲敌一个了。”
郑鸿魁不置可否,却忽然又答非所问。
“密使可知,现在福建正往台湾大举迁民。”
秘摇摇
,这些事都是他所不关心的。
“这些都是郑森一手促成的,凡是有响应迁民者,到了岛上之后每赏银十两并发放相应数额的土地。”
秘闻言道:“这是好事啊,台湾我东南门户,掌握在西洋
手里终究是肘腋之患,知道移民拓土,这郑森也是有远见的。”
郑鸿魁扑哧一笑:“密使谬赞了,郑森之所以如此做,实则是在为郑家留后路呢,万一,福建不保,将來可暂且退居海岛,这些大举迁移过去的百姓就是立身立国的根基啊。而且此岛进可攻,退可守,又扼住倭与南方海域的
通咽喉,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地啊”
这一回秘不再说话,似乎在沉思着什么。郑鸿魁又道:“郑某说这些,不是为了证明郑森其
对郑家前景有悲观的预料,而是说明此
未虑胜而先虑败,实在是一个绝不可轻视的劲敌啊。”
秘陡然间冷笑道:“劲敌如何。在镇虏侯面前,也只能退避三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