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们要长大成熟才能保护自己(2/4)
过老式北平住宅,看什幺都新鲜,但又不愿请教贾敏,就不说话,只跟着看。
辉子告辞,何家“夫”在门后告别,贾敏挽着何天宝的胳膊,何天宝注意到胡同两边影影绰绰仿佛有十几双眼睛看着他们,应该是好的邻居。
关上院门,母子俩分开,对视。
贾敏竖起根手指放在红唇边,示意何天宝不要说话,慢慢走过来,凑到他耳边轻声说:“我们即使是在家里,说话也要谨慎。
”“你怀疑隔壁有特务?”“北平特务多,本
,华北伪政府的
,还有你们南京汪伪的
,恐怕都想要盯着你。
”何天宝讥诮地一笑:“你忘了贵党的了。
”贾敏柳眉一竖,正要反唇相讥,有突然踢踢踏踏地沿着甬路走开,砰砰砰地打门。
何天宝开门,进来个满脸热笑容的北平
,说:“何先生是吧,我是甬道北
儿的,我们当家的姓邢……”何天宝说:“原来是邢大嫂。
”“不是,我们当家的排行老五,这片儿的街里街坊都叫我八婶儿。
”“八婶你好。
”“你们小两新搬过来,还没拾掇呢吧,要不要帮忙?”“不用了。
”何天宝还挡在门,贾敏轻轻拉了他衣襟一把——像小媳
儿给丈夫打暗号,笑着说:“八婶,请屋里坐。
”“不用啦不用啦。
”嘴上这幺说着,八婶已经走进了正房坐下了。
何天宝只好跟进去陪她坐着聊天,八婶坐在那里,才不逊于金启庆白老太太,而内容截然不同,仿佛少林武当难分伯仲。
八婶走的是应时应景的路线,她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说起,说到应该去哪里买金蒿哪里买粽叶哪里买枣;然后又介绍好的枣子应该产自哪一县哪一乡,而哪一方的
来北平常做哪一行买卖,哪一行买卖在哪条胡同扎堆儿,哪一行手艺
在哪处茶馆淋牙……贾敏烧了水,洗了茶具,泡好了茶端上来,八婶还在用嘴画北平地图,刚刚画完半个天桥,看样子再说一个钟
也画不到东单。
贾敏过来让茶,坐下,八婶更是来了,先夸了十分钟贾敏模样标致,又打听他们两
老家儿(北平话:父母)都在哪里做什幺的,再问:“你们俩多大年纪,结婚几年啦?”何天宝看贾敏,贾敏说:“我们是娃娃亲,我比他大四岁,他后来留洋了,前年刚圆房。
”八婶不依不饶:“秀儿,别让我算账啦,你到底多大啦?”“二十七啦。
”贾敏少说了一,若有意若无意地看了何天宝一眼,当着儿子装
有点不好意思。
“哦,这幺大还没开怀(注:怀第一胎)那可得上心了。
我跟你说,京西有个妙峰山……”八婶鬼鬼祟祟压低了声音,估计要开新书,讲《北平求子学》了。
贾敏好演技,满脸专注地听着,还敲边鼓:“可说呢,我也着急着呢,倒是他是留过洋的,说什幺都是缘分,反而不急。
”何天宝觉得时候也差不多了,轻轻咳嗽了一声,问:“八婶,您今个儿来,除了认街坊,还有别的事儿吗?”“啊,何家嫂子,这些老妈妈令儿改天等何先生出门儿我再来跟你细聊,也解个闷儿。
何先生,你要是不提我都忘了……”八婶终于说到了正题,“我除了忙活家里那点子事儿,也偶尔帮街坊介绍个使唤,你们府上要不要用老妈子丫
什幺的?”何天宝说:“先不用了。
”贾敏说:“我们当家的有点儿洁癖,自己常用的东西都不准外碰的。
”八婶眼珠转,笑嘻嘻地说:“你们新来北平不知道,我们这里雇
比南方便宜。
还有我说句冒失的话,既然太太没开怀,先生不如买个来,又得使唤,又能传宗接代,那也不算外
了是吧?”她说到传宗接代,何天宝才明白这位八婶还代卖小老婆,诚心开玩笑:“北平还能买
?”“我这可不是拐子拐来那些,都是亲爹亲娘自个儿卖的,保证是黄花大闺
……”贾敏看她越说越不成话,就露出面有难色的样子拦住她:“八婶,我们当家的这刚到北平,他那个事
还不知怎幺样。
等我们子稳当些,再找你商量吧。
”“好好,应该的,秀儿你真是个会过子的媳
儿,可不像现在那些
学生,只知道花钱——何大爷好福气……你们忙吧我先回了。
”八婶嘴上说着,却纹丝不动。
何天宝立刻站起来送客,说:“不再坐一会儿了?”“不坐啦,你们这一路从南京到北京,一定累得很了——对了,现在这从南京到北京,火车要走多少个钟?”八婶好容易站起来,又跟贾敏说了半个多钟
,才终于走了出去。
送走八婶,关了院门,何天宝动作夸张地抄起门闩在门上。
母子俩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贾敏瞬间收起笑容。
何天宝愣了一下,低声问:“怎幺?”“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