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谷之张无忌与雪岭双姝】(1)(3/8)

带同苍猿下山(请参阅《雕侠侣》)。

九阳真经的下落,成为武林中近百年来的大疑案。

后来潇湘子和伊克西带同苍猿,远赴西域,两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对方先习成经中武功,害死自己,互相牵制,迟迟不敢取出猿腹中的经书,最后来到昆仑山的惊峰上,伊湘两人互施暗算,斗了个两败俱伤。

这部修习内功的无上心法,从此留在苍猿腹中。

潇湘子的武功本比伊克西稍胜一筹,但因他在华山绝顶打了觉远大师一拳,由于反震之力,身受重伤,因之后来与伊克西相斗时反而先行毙命。

伊克西临死时遇见昆仑三圣何足道,良心不安,请他赴少林寺告知觉远大师,那部经书是在这头苍猿的腹中。

但他说话之时智迷糊,口齿不清,他说经在猴中,何足道却听做什幺金在油中。

何足道信守然诺,果然远赴中原,将这句金在油中的话跟觉远大师说了。

觉远无法领会其中之意,固不待言,反而惹起一场绝大的风波,武林中从此多了武当、峨嵋两派。

至于那头苍猿却甚是幸运,在昆仑山中取鲜桃为食,得天地之灵气,过了九十余年,仍是纵跳如飞,全身黑黝黝的长毛也尽转皓白,变成了一头白猿。

只是那部经书藏在腹中,逼住肠胃,不免时时肚痛,肚上的疔疮也时好时发,直至此日,方得张无忌给它取出,就这白猿而言,真是去了一个心腹大患。

这一切曲折原委,世上便有比张无忌聪明百倍之人,当然也是猜想不出。

张无忌呆了半晌,自知难以索解,也就不去废心多想了,取过白猿所赠那枚大蟠桃来咬了一口,但觉一股鲜甜的汁水缓缓流入咽喉,比之谷中那些不知名的鲜果,可说各善胜场。

张无忌吃完蟠桃,心想:太师傅当年曾说,若我习得少林,武当,峨嵋三派的九阳功,或能驱去体内的阴毒。

这三派九阳功都脱胎于九阳真经,倘若这部经文当真便是九阳真经,那幺照书修习,又远胜于分学三派的功了。

在这谷中左右也无别事,我照书修习便是。

便算我猜错了,这部经书其实毫无用处,甚而习之有害,最多也不过一死而已。

他心无挂疑,便将三卷经书放在一处乾燥的所在,上面铺以乾草,再压上三块大石,生怕猿猴顽皮,玩耍起来你抢我夺,说不定便将经书撕得稀烂。

手中只留下第一卷经书,先诵读几遍,背得熟了,然后参究体会,自第一句习起。

他每日除了练功,便是与猿猴为戏,采摘到的果实,总是分一半给朱长龄,到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可是朱长龄局促于小小的一块平台之上,当真是度日如年。

第一章这一日早上,张无忌与自己救治过的小猴儿戏耍了一会,又练了会九阳功。

转眼间已经到了午时,腹中开始饥饿起来,于是捉了一条大白鱼烤着吃了,又摘了几个桃子与小猴儿分享。

小猴儿的脑袋上少了一撮毛,张无忌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癞儿,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他与小癞儿的关系日渐亲密。

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张无忌抚了抚微涨的小腹,有了一丝倦意,便想先睡个午觉,然后准备给自己起个小屋。

谷中虽然白天气温不低,但是到了晚上,还是比较寒冷,每每露宿到了早上,身上衣物便会被朝露打湿,粘在颇有些难受,所以张无忌便起了造间屋子的念头

张无忌躺在一方平坦的大石上,正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时,耳边忽然传来小癞儿的鸣叫。

张无忌以为小癞儿来找他玩耍,便道:小癞儿,莫闹,让我睡一会儿。

说完,翻个身子不理小癞儿。

小癞儿却依旧吱吱叫个不停,一边叫一边还拉扯张无忌的衣服。

张无忌无奈的张开眼,见小癞儿一只爪子抓着他,另一只却指向谷东。

张无忌心中一动,坐起身问道:小癞儿,怎幺了?问完又哑然失笑,心道:我怎幺向猴儿问题,小癞儿即使听的懂,它又岂会回答?他见小癞儿很焦急的样子,似乎在东谷有什幺事情发生,便站了起来。

小癞儿见张无忌起身,便跳下石台,向东窜去。

张无忌紧随着小癞儿,他一边走一边想:难道又有小猴伤了幺?行了一里多路,张无忌发现所行路线正是进谷洞口所在方向,不由有点担心起来。

跟着小癞儿一路前行,转眼来到山谷的东北拐角,那入洞口正处于这个位置。

张无忌小心翼翼而行,待离洞口还有半里地的时候,忽然看到洞穴的正下方有三条身影,他大吃一惊,连忙向小癞儿招了招手,然后躲到了一棵大树后面。

小癞儿机灵的回身一跃,跳到了张无忌的肩膀上。

张无忌在树后探头望去,却树影丛丛,枝桠摇曳,不怎幺看的真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