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0章渡河(2/2)
说是大战发之前的前奏。
到了八月,对于控制了整个浿水河道,后勤体系完备,战略战术制定完毕,大军各部尽都到达指定位置的唐军来说,发动战争的先期条件已经成熟。
…………
战火一旦燃起,便很难熄灭下来,尤其是像这样规模的国战,进到实
阶段,就几乎没有
能再阻挡住战争的脚步。
大唐水军大举进浿水河道的那一刻开始,便也象征着大唐和高句丽两国的战争正式
发了。
因为岸边没有高句丽的阻挡,密密麻麻的唐军战船毫无顾忌的铺满了浿水
海之处的河道,并快速向前蔓延开来。
浿水南岸的唐军从清晨开始列阵,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左骁卫大将军开国陈圆,率左御卫将军裴行俨等,领兵四万,先期渡河。
…………
河道之上,大唐水军大小船只近万艘,逆流而上,像一片渐渐扩散开来的乌云,将河道遮住,从岸边看去,真可谓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卷起的却是大军征战特有的肃杀之气,让这秋末冬初的河风都又冰寒了几分。
时值正午,等候在岸边的唐军各部就地休息,于是岸边各处升起了缕缕炊烟,唐军将士们眼的瞅着河上的船队不住在眼前行过。
这是个能让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场景,就像当年百万大军争渡辽水一样,多年之后,依旧在李
等
的脑海中清晰如昨
。
太阳从顶渐渐西移。
过去了不知多少船只,终于大群的小船停留在了水面上。
匠作少监刘庆则等率领大军中的匠工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他们指挥着河道上的船只陆续靠岸,并随即拿锁链将靠拢的船只连在一处,向对岸快速延伸开去。
为了增加效率,甚至已经有渡河到了对岸,从北岸也如此
作,不用一个时辰,两边便在河中汇合。
早已准备好的兵卒立即拿着木板铺在连好的船只之上,形成了两条能够容大军通过的浮桥。
这是大唐国力的一种展现,就像当年前隋征伐辽东时在辽水上建造浮桥是一个道理,以当世这个时间段来说,在世界范围之内,能够展现出这种能力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是工业力量的体现,虽然跟后来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当世却是无能及。
看似简单,就是把船连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就行了,实际上,首先你要有足够使用作为浮桥的船只,除了大唐,哪还有能够拥有那么多的海船?除了大唐,又有谁能随时就地取材,造出那么多的船来制作浮桥?
再有就是对水的测算,如何让浮桥稳定的浮于河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工艺积累,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
来了,就能把浮桥造出来的。
不然当年宇文恺也不会因造浮桥不利而受到贬斥……
造桥时短了几十米,竟然让渡河的大军没法上岸,就那么尴尬的拥堵在了河上,你能想象这个场景有多可笑吗?
…………
李靖骑马立于岸边高处,江面和岸边的形一览无余,眼见浮桥成型,李靖已然有些枯瘦的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心说好在没有短上一截。
刘庆则派来报,浮桥已然搭建完毕。
李靖随即吩咐道:“传令给陈将军,让他们尽快渡河。”
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左御卫将军裴行俨的将旗摔先前移,很快便踏上了浮桥,浿水河道并不怎么宽阔,裴行俨的将旗很快便去到了对岸。
两条浮桥之上,四万军兵随即陆续通过浮桥,大约一个多时辰之后,四万唐军已然渡过浿水。
陈圆率领的这四万大军作为唐军的前锋所部,除了要护住滩之外,还要配合刘庆则等
在岸边建立几处营寨。
之后那里会成为大军中军,粮辎重大部分也会暂时摆放于此,与其说是修建营寨,不如说是建城。
比如说随着四万唐军渡过浿水,之后就是一队队的倭,百济
,还有新罗
通过浮桥去到对岸,他们才是建造营寨的主力。
就像是当年随军去往辽东的民夫,苦活累活都是他们的,战事胶着之时,还可以当做炮灰来使用。
大军征募了百济和新罗
有七八万
左右,倭
则有两三万
,这一战要是败了,大唐肯定会很痛苦,但对于百济和新罗
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