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远征(七)(1/2)
大军在碾格尔城休整了足有半月。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种况对苏毗可很不友好,要知道整个苏毗的
也才堪堪达到二十万,加上多弥诸部,还有东边山地部族,杂七杂八加起来,差不多有接近三十万
。
基数摆在那里,上万
的大军,就顶算是三十抽一,而且还不能这样计算,因为这三十万
里有将近一半,甚至要多出一半的是
,剩下的一半男
当中,还有一部分是老
和孩子。
所以不管是苏毗还是雅隆
,香雄
,对于他们来说,上千
的军队就算成了规模,数千
绝对能称得上一直少有的大军,上万
的话,一般来说都是倾力一战。
当初远征吐谷浑和羌族诸部所在的高地,吐蕃出兵近两万众,不管是吐蕃建立之前,还是吐蕃建立之后,那都是绝无仅有的举措。
朗赞确实是个英明的王者,那时的吐蕃需要用扩张来稳定国内的局面,同时也能巩固他的权力。
比如一些他想提拔的,就可以让他去高地立下功勋,再回来的时候,也就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尤其是那些新晋的贵族官员将领们,大多出身不高,按部就班的话,根本无法与旧贵族抗衡,他们也是最需要军功的一个群体。
可朗赞因为年纪老了,做的有些心急,派出去的
大多都是他改革政治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离开,让那些对他不满的
看到了机会。
而远征军的覆灭,就是吐蕃内的导火索,顺便也重创了吐蕃国力,一直到现在,山南的各部也没有恢复过来。
很多时候,一个英明的君王对于他的臣民来说,总是利弊参半,所以中原才会有那么一句,盛极而衰的话。
这主要源于越是英明神武的君王,越是有着更大的野心,雄心勃勃而又自信的往往比那些平庸的
更喜欢冒险一搏。
而作为君王来说,他所冒的风险就更大,一旦有所挫败,付出代价的时候成本便会非常之高昂,有时甚至会将整个帝国拖泥潭。
所以作为平民百姓,最好是生活在那些平庸一些,治政却很稳健的统治者治下,那才最为幸福。
只有那些满怀抱负,偏于冷漠的
,才会喜欢大争之世,于
中取利的多数都是此等
物。
宁为太平犬,莫为世
,不外如是。
…………
唐军将领们肯定不是寻常等,他们要建功立业,便少不得尸山血海。
大军所到之处,即便没有抄掠厮杀,也会吸收各种力物力为己用。
高原上的部族本就贫穷无比,还要供养于唐军,每一群被驱赶到碾格尔城的羊群,都是对苏毗国力的消耗,同时也是苏毗各部向大军输送着自己的血。
时间也不用多,大军只需要在这里停留上两到三个月,就能让苏毗各部勒紧裤腰带过上两年苦子,如果大军在此驻扎上半年,苏毗各部就没办法平安渡过这个冬天。
这就是战争,大部分时候拼的不是军事力量,拼的是国力。
中原帝国往往能够延续多年,就因为它的国力是游牧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像高原上这种新生的部族力量,他们还远未曾发展到能对大唐产生真正威胁的阶段,国力和大唐相比,更是天差地远。
其实他们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以及游牧民族往来抄掠的战术而已。
不过往往也正是这种特点,会给中原王朝造成无数麻烦,像是一条条不松不紧的绳索,把一个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困在东方。
…………
对于如今的苏毗来说,好在唐军并非是想赖着不走,他们驻扎在碾格尔城,只是在等待战机的到来。
这一天,苏毗末罗再次派传信回来,非常强烈的要求大
王,也就是她的姐姐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派出援军。
因为雅隆终于从逻些城起兵了,时间上拿捏的很不错,五月初,不早不晚,给大战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高原的秋天会在六七月间到来,八月便将冬,两三个月的时间,足够雅隆
和香雄
的联军平定苏毗叛
。
…………
逻些城王宫之中,弃宗弄赞愤怒的来回走动着,从他的神状态就可以看的出来,他刚刚服用过寒食散,很兴奋,也很狂躁。
有从碾格尔城来到了吐蕃王都,传来的是大
王苏毗首罗的话语。
说的很不好听,历数朗赞也就是他的父亲征服苏毗时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还说到了建立吐蕃之后,雅隆
对苏毗和香雄的欺压和盘剥。
最后明确的告诉他,阿修罗神的子孙会誓死一战,绝不会像当年一样,对卑鄙的雅隆低
。
这让觉得胜券在握的弃宗弄赞和他的臣下们既感意外,也非常愤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