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佛徒(1/2)
“夫君此言有禅意,敢问三界为哪三界?”
李碧听丈夫话不对,知道他向来对僧
们不很感冒,便笑眯眯的问了一句,意在转移话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瞪了妻子一眼,心说俺哪知道狗
的三界是什么,这婆娘又想来挤兑老子。
这点小伎俩他应付起来自如的很,转看向窦衍,现在他是皇帝,学识不够没关系,旁边总有学识够的
会为他解围,而且谁又敢说皇帝孤陋寡闻?
窦衍倒是会意,只是他显然没有当佞臣的才,只是老实的道:“佛道皆有三界之说,可追根溯源的话,三界应为道家所传。
有说是有天地
三界,也有
以天地水三界论之,再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说,都曾在道家古籍当中有所论述。
后来佛法传中原,渐渐也有了这些说法,大同小异,各有论断罢了。”
夫妻两个听了都觉无趣,这说的太过平实,没有任何彩之处,在李
听来,简直和后来的学术论断一样。
心说窦衍这太过老实,就他这个样子,也不知在洛阳令任上称不称职。
不得不说陪伴在君王身侧,对于某些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对于大部分
而言,其实都很是凶险。
只这半工夫不到,窦衍在李
心目中的评价就已经降到了及格线,甚至怀疑起了他的才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且窦衍答对的非常不妥当,佛道之争由来已久,尤其是洛阳这样的地方,更是佛道必争之所在。
他这里满嘴都是佛家怎么样,道家如何如何的,看似公论,却难免有了些故意挑起佛道之争的嫌疑。
…………
像李碧就很不满意,魏晋以来,佛教大兴,早已过了当年和道家分庭抗礼的时节,和尚们行走于各处传法,把道家死死压制在了身下。
关西贵族门户中的很多,从小就信佛,李碧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在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任何宗教到了此处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信众不用担心太少,可虔诚的就没几个。
拿李碧来说就非常之典型,他信佛不假,可你让她每里吃斋念佛就很难,装装样子,隔三差五的吃点素意思意思倒也成,可要再进一步,比如说弄到扫地不伤蝼蚁命,
惜飞蛾纱照灯的地步,那是绝无可能。
关西大多都是这种程度,和尚们要是得寸进尺,指手画脚的还要作怪,轻则会被
赶出家门,重的不定就要受到殴打。
关西贵族一旦瞪起眼珠子来,管你什么佛祖不佛祖的?
江南的读书要虔诚一些,因为有书理近于佛理之说,一些大德高僧其实也都是读书之
。
可儒教也自成体系,不是那么好渗透的,甚至其中明确有子不语怪力神之说,所以说江南的读书
信佛,他们修的还是自己的
神,理念上和道家相近。
多数也就是觉着佛家的一些说法比较有趣,学上一学,能融会贯通,增加自己的修养和学识。
你让他虔诚礼佛,把去西方净土当做目标那就是开玩笑了,家遵循的是孔孟之道,治世之学,没那么容易糊弄。
…………
“闲来无事,夫君不如见一见他们,与高僧相见,说不定能有所得呢?”
妻子开相劝,李
也便有所意动,不知道这些和尚和当年在马邑遇到了那几位有什么区别?
闲着没事见一见倒也无妨。
宗教问题错综复杂,他还没有怎么碰触过,既无伐山庙之心,也无推波助澜之意。
而且战过后,从地方上的奏报来看,信众倒是不少,可和尚们过的也大不如前,不过在李
这里,道家的
明显看着要比和尚顺眼一些。
比如说孙思邈,家到处游历那是为了济世救
,李淳风等
则专注于天文历法,炼丹以求长生的家伙还没有见过,估计也是神神叨叨,面目可憎,寒食散就是他们弄出来的。
佛徒最让李看不上的地方就是整
参禅,
费粮食,毫无用处,一到盛世更是变着花样的聚敛钱财土地,着实可恨。
大德高僧?也许有吧,教向善一般来说应该是宗教的宗旨,佛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洛阳这地方
有戾气,和尚们来到此间倒也不算没有一点用处。
…………
李点了
,谈谈说说间,三个僧
便被宫
引着来到了他的面前。
稍一打量,观感还行。
几个僧都是面目枯槁,皮肤黝黑,没有马邑和尚那么白胖圆润,僧衣也到处都是补丁,光
上长了不少
茬,显然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过了,看上去就知道是吃了不少苦
。
到了皇帝面前,三个僧看着都很从容,当先是个老僧,岁数不小了,双掌合什为礼,“贫僧慧真,参见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