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商事(1/2)
吴王李伏威是怎么富起来的,还真不好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诸侯富甲一方……听着就有些好笑,隋末世还就是屡出妖孽的时节。
薛举,李轨,甚或是梁师都都是当地的土豪,连官位都是买来的,和武士彟还真差不多,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到了西北那边,为首的却都是些大富翁,这你敢信?
还是山东守规矩,起事的大多都是
根,比如说吴王杜伏威,白手起家,最终领有一方,实在励志的很。
更为有趣的是他在江都还做起了海上贸易,等他到长安来投,长安们便纷纷猜测吴王的家底到底有多厚实。
有说他到长安时,只驮队就从城门那里走了一天,也有
说陆续走了一个多月才把家财都运过来。
反正吴王豪富是不争的事实,别说武士彟这种大财主,就算是长安的那些顶级门阀也无法跟吴王相比。
武士彟当时也听了不少传闻,心里还有点酸溜溜的,觉得吴王这个诸侯有点不务正业,没跟去争天下,竟然去做了买卖,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当然了,大家要是能做在一起聊聊生意经,武士彟肯定是求之不得的。
………………
此时见众都看向了自己,心里不由叹息一声,这些世族子弟啊……
这种场面他以前遇到过不少,多数都是在调笑他的出身,没谁会真心跟他讨教什么做生意的学问。
比如说前些年有一次李渊又摆下了他那百兽宴,座上宾客不是高官便是名士,各个来历非凡。
席间一个齐王李元吉的狗腿子就问他,“晋阳城中之都说你家富可敌国,不知如许资财从何而来啊?”
你说这话问的有多明目张胆,又有多不怀好意?当时把武士彟的鼻子差点给气歪了,可却不敢发作,只嬉笑着跟说,
积月累不知什么时候也就有了点家底,万万说不得一声富可敌国。
众纷纷大笑,轻贱之意几乎不加掩饰。
那会武士彟就对关西贵族的恶形恶状就有了非常刻的认识,他是晋
,出身又低,与那些
自然格格不
。
取笑你几句都是轻的,一个不对付,杀夺财的勾当你当他们
不出来?
现在倒是不虞于此,毕竟不管怎么说,杨氏兄弟都是他的亲戚了,他若丢脸,杨氏兄弟也没什么颜面。
看他们的样子,也确实是对吴王家财的来历比较感兴趣。
于是武士彟道:“俺没去过海上,说不太好,可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哪个地方没点好东西呢?
们都说
离乡贱,物离乡贵,咱们大唐南北之物就多有差异,商
们往来于道途,便是据此而为。
再比如西域的葡萄酿,金银物件,舍利子等等,到了中原都是千金难求之物,原上的皮毛,东北的药材,珍珠等等也是如此。
海外烟波浩渺,商们足迹罕至,先到者,必然好处占尽……几位不如想想,若是一匹丝绸到了野
聚居之所在,该是如何稀罕?
以此稀有之物换彼之珍藏,嘿嘿,以吴王当年之便利,何能不豪富于世?”
苏亶把玩着酒盏,觉着这说话也颇狡猾,好像说了些什么,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还真不愧是个商
。
户部明年的职责还是比较重,只是清查户籍,分发田土两件大事做下来,再分出一个司农寺,户部也就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忙了。
不过明年又有一件大事摆在户部面前,那就是与各国通商。
西突厥来要跟大唐通商,吐蕃使者也是如此请求,之外突厥王庭,新罗,扶南
往起来同样也有这个条件。
苏亶其实明白,这些外邦物产匮乏,所以非常注重商易之事,而中原在这方面可谓是占尽优势,多数也有先例可循,并不为难。
可海外……苏亶等户部官员就有些犯嘀咕,有点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陆上商往来,在路上设下点关卡就成,海上怎么办?
建造码,船坞等等都要先准备好了,然后才能跟那些海外小国打
道,商税怎么收,能不能和陆上
易一样?投
那么大,肯定不能一样吧?
然后就是各种管理问题,没有前例可循,那就只能和后来伟说的那样,摸着石
过河,那对于官员们来说,其实就有点福祸难料的意思了。
如果不是吴王杜伏威领兵去了新罗,不然苏亶肯定要前去请教一番,而且要是早知道吴王这么受皇帝信任,挂一个户部侍郎的职衔看来也没什么嘛。
苏亶抬看了看武士彟,觉着这厮眉清目秀,顺眼不少,武士彟的到来,确实解了户部的燃眉之急,一些事完全可以
由这
来做。
那样一来,他这个户部尚书身上的担子也能轻省不少。
有了这点想法,苏亶道:“陛下对海外之事兴趣颇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