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灭国(1/2)
攻灭林邑的战事持续到了五月。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对于南下的唐军来说,除了象兵那一阵有些惊悚之外,其余都属于正常的战阵搏杀。
林邑在军事上没什么亮点可言,他们的文明程度还极为落后,如果不是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他们现在有没有国主都是回事。
林邑范氏其实是中原王朝扶植起来的土首领,只是后来学着中原建国了而已。
在军事上他们的思想也很落后,山地丛林多的地方,竟然还屡屡跟唐军硬碰,显然没什么脑子。
到了五月间,南边湿热的气候渐渐显出了威力,唐军士卒多有病倒,这才是唐军最大的敌。
不要用后来的目光来看待此时的气候,林邑这样的地方确实不适合中原
居停,即便是江南
氏到了这里也玩不转。
当年前隋官兵打到林邑国都便匆匆退兵而去,就是因为气候的威胁太大了,根本不能久留于此。
回军之后统兵的刘方很快就病死了,便是种因于此战。
五月中,李道宗率军围林邑国都,这不是攻伐林邑的最后一战,因为范梵志在这之前就已经逃走,唐军一至,林邑守军便投降了。
范梵志一路逃去了外海的岛屿之上,李道宗在林邑国都停下了脚步,这个时候唐军的战斗力其实也已所剩无几。
但李道宗的任务并没完。
他派阚陵率军追击范梵志,务必要将其擒获,他们这一趟最大的功劳就要落在此身上。
攻灭一国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献其国主于京师才会给此战留下最完美的注解。
另外就是派去扶南,让扶南国主知道中原换了主
,又该到了进献礼物的时候了,问题应该不大。
扶南国没有林邑这么好战,他们是信佛的,而且一百多年来屡次向中原王朝朝贡,已经成了习惯。
大家相处的还算不错,尤其是中原王朝攻打林邑之举,在扶南广受好评。
因为林邑总是觊觎真腊,让扶南的贵族们很是气恼,屡次询问佛祖是不是该教训林邑一下,却都被佛祖的代言
们劝止,好像个拉偏架的。
要是换了西边的上帝估计就是另外一番形了,早喊着惩罚异教徒去收拾林邑了吧?
顺便得提一句,李道宗向长安献捷的时候,在当地捉了些昆仑,男
各十八
送到了长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昆仑一词古已有之,它说的不是西北的昆仑山,而是泛指林邑,扶南,真腊等南亚地区的种。
他们皮肤黝黑,个矮小,形貌大异于中原,于是时
以昆仑名之,主要是昆仑有黑色之意。
南亚小国离着中原太远,们也不太在意他们,于是便以昆仑来概括,等到更黑的哥们随着阿拉伯商
出现在大唐境内,大家一看,呀,这个词用早了啊……
不过大家也懒得琢磨了,于是昆仑中又多了个分支。
而到了这一年的年末,李道宗才得到长安的回信。
李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并暗示他昆仑
在长安广受欢迎,林邑之
在于土
,可以让他们都来中原长长见识嘛。
话里话外的意思李道宗是心领神会,于是一个隶贩子诞生了。
在之后的几年当中,林邑的土部落纷纷遭了殃,不但是唐军在想方设法的捕获他们,连九真,
南,
趾三郡的土
也得到了鼓励,开始在林邑搜捉昆仑
进行贩卖获利。
隶贸易在南边渐渐兴盛了起来,等到一些退出军伍的唐军士卒加
进来,海上的航线开始
渐繁忙。
趋利的本促使通商加掠夺的模式迅速建立了起来,这个时候
们的目光可就不拘于林邑一地了……
……………………
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对此战其实关注不多,们在意突厥,在意高句丽,因为他们足够强大,南边的撮尔小国显然不在此列。
三月末,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使者风尘仆仆的来到了长安。
他们先觐见了大唐皇帝,对于这位听得懂突厥语的年轻皇帝很是好奇,这是回去复命时一个很好的话题。
他们也寄希望于这位大唐的可汗可以像大隋的皇帝一样,跟西突厥进行往,一同来面对他们在东边的同族。
只不过很快他们便知道突厥王庭的使者正在长安,而且叛逃到大唐的匮可汗的子孙也在这里。
于是这些使者的心变得不好了起来,在跟门下省的官员
谈的时候,他们屡屡提出想将阿史那泥孰等
带回西突厥王帐,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当然了,他们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满足,就像当年处罗可汗东逃一样,除了高句丽君臣那样翻来覆去,从不知承诺为何物的岛国心态之外,不论是大唐还是突厥,对于寻求政治庇护的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