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小国(1/2)
大唐元贞四年开年,州总管李道宗的奏报来到了长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李道宗已率军至番禺,也就是广州,所过之处,州各郡太守纷纷遣使来附。
趾郡太守娄景更是亲自到番禺来见,并献上了
趾,九真,
南三郡图册,可以说归附之心颇切。
州九郡在汉时大部分是南越的地盘,后来为汉所灭,设下郡县。
其实前秦之时,此处已然被纳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之后有所反复,到了汉时,则正式确立了统属关系。
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南蛮,秦汉时陆续移民到此,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民族构成,风土
也和中原大相径庭,所以屡屡有
发起叛
。
到了前隋时期,裴矩率兵抚平岭南数十郡,其中就包括州九郡,那时蛮族首领李佛子叛
,隋军只派了几百
就将他捉住,押送回长安砍了
。
由此可见州之贫弱,只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流放犯
的地方,本地土著一般称之为流
。
几百年下来,流和当地土著不停联姻,形成了大大小小非常复杂的地方势力,一个个都不很强大,却属于地
蛇范畴。
同时他们也是标准的墙,在晋末战
时期,谁当了南朝的皇帝他们并不关心,只要你有那个实力,咱们就给你磕
。
时不时的还会闹点事,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最后多数都是肝脑涂地的结果。
比如说南梁时,陈霸先就曾率兵靡平州李贲之
,回朝之后顺便把皇帝撵下了台,自己建立了南陈政权。
到丘和为州总管,在这里待了十来年,将此处治理的还算不错,尤其是当年归附萧铣的时候,他跟来伐的宁长真先打了一仗,几乎让宁长真全军覆没。
后来主动归降萧铣,萧铣便拿他没什么办法,只能加意笼络,北上河南的时候,甚至以其为东路大军之统帅。
嗯,也是没办法,萧铣把诸王都给杀了,也是无可用。
而州
感丘和治理
州十几年,为政宽仁,给了
州
不少实惠,又能让
州免于战火荼毒,于是给他在当地立了碑。
有丘和打底,李道宗再来的时候,便没遇到什么反抗,顺利的昭告州诸郡,
州总管换
了,以后大家就都是大唐之子民。
州
反应平平,北边隔上一段时间就要换个皇帝,
州
身处偏僻之地,对北边的变故也不太关注,早就习惯了这种
况。
李道宗到任之后,先用了一段时间安抚,接见各郡官吏,唯独九真,南两郡没有动静,李道宗从各郡来
那里打听了一下,
趾郡太守娄景说的最为详实。
那两郡因远离州治所,跟林邑,扶南两国
往很多,估计是得了那边的支持,不欲为大唐臣下矣。
扶余和林邑都是南边的小国,他们也都是秦汉之时跟中原有了往,那个时候他们还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由
王统辖。
扶余要大一些,因与天竺往来的关系,扶余信佛,
比较温顺,对中原王朝向来恭谨有加。
从汉时开始就不时的遣使供奉,大多都是送来一些金银器物,还有就是各种海珠,犀牛之类的动物以及当地的土特产之类。
可惜他们没碰上后来那些大方的君主,所以得到的回礼一般都以绸缎为主,也不多,象征意义比较重一些,得到回礼就是得到了中原王朝的认可,可以和中原王朝和平相处。
大差不差的其实就是附属之国,有来攻打你的话,你就可以到我这里来告状,流亡的话也欢迎。
想让我出兵帮你平,复国,那得看我的心
。
换句话来说,中原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这里,影响力随之而来,但因为太过偏僻遥远,地理环境也不适宜中原居住,所以历代王朝对这里兴趣不大。
比如说东晋穆帝时,扶南国王献上了一大象,如此巨物把东晋君臣吓了一跳,觉着养活这玩意太费事,于是又让扶南国来使把大象给牵回去了,真是小气。
后来大业年间,扶南国王觉着既然送大象不合适,那就改送犀牛,这次送对了,杨广就喜欢这种稀奇玩意,大喜之下厚赏来使,把犀牛养在了皇家帝苑之中,不久就给养死了。
可以说,扶南对中原王朝是极为倾慕的。
林邑的况差不多,只不过没有扶南那么恭顺,时不时就要闹一下叛
。
他们在汉时跟中原王朝第一次打道的时候就闹的很不愉快,时常侵扰边境,后来被大汉敲了满
的包,这才老实了下来,学着扶南一起给中原王朝进供,南朝时闹了两次,也没玩出什么花样来。
到了大业年间,杨广不耐烦了,派隋将刘方脆的把林邑给灭了,设下了林邑郡。
等到隋末大,谁也顾不上这里的时候,林邑顺势复国,还有了窥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