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官考(1/2)
长孙顺德荐的是高士廉。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高士廉算是梁国降,来归未久。
此出身渤海高氏洛阳一支,是北齐清河王高岳的孙子,大唐元贞二年随丘和一道降唐,如今任职吏部朗中,同样是吏部侍郎的有力竞争者。
从长孙顺德举荐的选来看,他没少费了心思,也
谙皇帝心意,不想在身边再任用关西世阀中
,于是便举荐了高士廉出来。
不得不说的是,高士廉还是长孙氏的亲家,他是长孙无忌兄妹的舅父,又是洛阳门阀中,在李
看来,长孙顺德的私心有点过重了些。
再往了想想,估计长孙顺德也未必想让高士廉晋门下侍郎之位,只是想在皇帝心目当中留下有高士廉这么一个
的印象而已。
这些朝堂重臣心眼耍的飞起,李觉着自己猜的应该八九不离十,之前宇文士及掉了链子,若长孙顺德还指望自己举荐的
能够升任门下侍郎之位,那在政治层面就太幼稚了。
封德彝没什么动静,作为侍中,他基本上失去了提拔自己副手的资格,谙为官之道的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此一言不发,显得分外本分。
吏部荐了些上来,能得李
青眼的没几个。
也就孔绍德,张行成,刘洎,还有杜淹,杜楚客叔侄几,这些
都是新降之
,到了长安没多久,不管他们有何家世,跟关西世族牵扯都不算多。
孔绍德是孔子后裔,随窦建德唐,之所以
选并非其他什么,而是他在窦建德那里任职过黄门侍郎,业务应该比较熟练。
李稍微琢磨一下就略过了此
,黄门侍郎乃天子近
,其
和窦建德太过亲近,还待察看。
张行成是河北,出身中山张氏,在王世充那里任职度支尚书,随王世恽
唐后,先在京兆府任职计吏了一段时间,后转殿中侍御史,蹦着高的升迁。
轨迹倒很简单,受房玄龄举荐,走的则是元朗的门路,吏部给出的评语很高,德行俱佳,为官清正。
李仔细瞧了瞧其
的资历,应该是个可以重用之
,只是他不打算让其
任职门下侍郎,因为他还是比较喜欢言谈有趣,不凭一定之规,懂得进退的
物。
刘洎则是南阳氏,萧铣的黄门侍郎,萧铣败亡之时他正在经营领表,和林士弘不住纠缠,在萧铣治下颇有功绩,
朝之后为治书侍御史。
他和孔绍德很像,之前都曾为黄门侍郎,唐后又都在侍御史任上,只不过相比孔绍德,李
对这
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认为是一个不错的
选,毕竟萧铣已经死了嘛。
而杜淹,杜楚客叔侄则和张行成一样,都是郑国降。
杜淹在郑国也是高官,任职吏部尚书,他是京兆杜陵,关西世族中
无疑,前隋时曾任职御史中丞之职。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杜如晦的叔父,与杜如晦不睦已久,在郑国为官时曾诬陷杜氏兄弟,至使杜如晦的兄长被杀,弟弟杜楚客被囚禁。
对侄儿都如此狠毒,为上便颇受诟病,郑国降
唐之后别的
都没怎么样,只是有
参劾杜淹,想要杀他,可见其不受待见。
此时任职礼部侍郎,因其颇有文名,李令其参修隋史。
杜楚客则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淹的侄儿,他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是中书令萧禹亲自举荐,对其
的评价很高。
秉温良,胸怀豁达,熟文事,有谋略,用之可为良辅。
萧禹很少这么夸赞于,可见其才。
李斟酌一番,在刘洎和杜楚客之间犹豫了一阵,便选了杜楚客。
不为别的,就因为杜楚客很年轻,门下省的两个高官年岁都已不小,身上长满了心眼,有个年轻进来也能调和一下。
当初宇文士及其实也是如此选,门下省要有点朝气,对其他两个老狐狸也有促进作用,不然那两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过
子,你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其实还是跟两个老狐狸相处的有些乏味了,找个年轻过来可以时常调戏一下,娱乐娱乐心
。
不然说实在的,杜楚客的出身就有点不符合李的期许,还有就是此
是杜如晦的弟弟,杜如晦可是李世民的谋主……
……………………
这次宇文士及的事闹的有点大,朝野上下吃瓜者无数,都说内外的言官们办成了一件大事,把刚上任没几天的门下侍郎给参倒了。
让朝臣浮想联翩之余也是颇为警惕,成国夫府在官员们私下的议论当中也成了碰触不得的禁地。
高慎倒霉还没几天,一个门下侍郎又因此去职,黯然被贬出京,倒下的都是朝中有数的高官,你说吓不吓?
说起来当今皇帝的味确实很特别啊,对前朝留下的
很感兴趣?也不尽然,李渊时的嫔妃大多都被赶了出宫,难道说皇帝就喜欢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