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鸡肋(2/2)
都很热衷?
即便已经算是五朝老臣的屈突通想到这个,不免也有些荒诞的感觉,大唐还在,皇帝也都姓李,可却换了天地,真真是不可思议。
可最终大家都颇为平静的接受了这一点,也许是这些你发生了太多不可理喻的事吧,反正不管怎么个说法,没几个
在这事上进行纠缠。
新皇任了一次,顺利过关。
捷报很简单,西北再次大捷,只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涉及到过程。
可捷报还附有凉国尚书右仆范文进的亲笔书信,里面叙述了整个变
的前因后果,当然其中肯定有所夸大,可李
还是能大致上能把握到当时的局面。
这已经不是范文进第一次为自己表功了,当初他参与到凉国内之中,并取得了阶段
胜利的时候,便曾派
捎回书信,告知汉王他已经成功的“出使”了凉国,并在这里做了官。
但他范文进并非贪恋富贵之,依旧是汉王派来凉国的使者。
其实第一次接到范文进的书信的时候,李也很感惊诧,他倒不是对凉国的内
感觉难以置信,而是西北那些
竟然能容忍一个使节出任高官,真的很让
难以理解。
而且范文进不是第一个这么的,还有个安兴贵是李渊派去的使者,在那里竟然担任了大将军这样的职位。
你瞧瞧,这都什么七八糟的,第一次叛
始于安氏兄弟,第二次果然是范文进兴风作
。
结果嘛……
这封捷报,甚为肋啊,李
暗自叹息。
西北不毛之地,在中原纷之时收之无益,如今就算尽有河西之地,短时间也不可能在这里养马,通商了。
而且姑臧迭经叛,
心思变,各处一有不对,便会有
跳出来兴风作
,很难恢复稳定。
尤其是那里各族杂居,经过这些的战,种下了血仇无数,这也根本不是一代
两代
能消弭得了的。
吐谷浑,突厥,土羌等等各族部落都将是祸之源,而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暇西顾。
也许这封捷报唯一的好处就是军事上的高歌猛进,会增加他治下的们的凝聚力,好消息,尤其是开拓疆土的好消息,是如今
们最愿意听到的东西。
天下的太久了,民心思安,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渴望着前方大捷,因为那意味着离着天下一统又近了一步。
………………………………
李仔细看完,抬
望向屈突通道:“西北大捷,卿怎么看?”
屈突通并不迟疑,来之前肯定已经想好了,“臣以为李轨已殁,凉国不足为惧,之前驻于秦州迟疑不前者,一是未有诏书令我率军西进,二来取之无益,其实只待天下稍定,凉国不攻自矣……
如今嘛,早了些,不若令其自守,我在旁稍稍观望即可。”
其实他还有话没有说,十几万驻于秦州数载而不曾稍动,除了以备西凉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西北军中的亲信太多了,只有把这些
调开的调开,斩杀的斩杀,才能令
放心。
如今李世民没了踪影,李渊,李建成父子也已死了,那么也就没必要向新主提起了。
…………………………
这个说法和李想的几乎是不谋而合,于是轻轻点
,“让吏部给有功之臣颁赏,西北降臣尽都留用,居于原职,有冥顽不灵的,令其伐之,所得尽归有功之
所有。
兵部呢,传令给李年,让其择西北各郡官吏,将领子从军,我正缺亲信卫士,送他们回长安来为我效力吧。
传令李年,薛万彻,尉迟恭回军京兆休整,为他们准备好马场粮……你知道为什么吗?”
屈突通正听着,心里琢磨着这一条条一件件,算是全盘接纳了他的意见,可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些可真不容易,一边颁赏,一边收质
京,再有就是令西北
相互攻伐。
真真是思虑清晰,考量周全……如果换成是李渊,又会怎样应对呢?可能结果差不多,但过程嘛,肯定不会这么脆,总得拖上个十几天。
还是那句话,两个没有半点的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