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过河(五)(2/2)
个则得斗智斗勇,既然不能速战速决,那就只能斗智斗勇了呗。
这一晚,黄河之上灯火通明,喊马嘶,连黄河的流水声都被压的若有若无了起来,却也将大军渡河的艰难之处演绎的淋漓尽致。
场面很红火,可无论是李还是卫府将军们都很难高兴的起来,当然了,这只能是对战事进程的一种担忧,而非是其他什么。
而对于李唐来说,那就要复杂的多了。
李神符率兵退回了冯翊,黄河边上的动静却也瞒不过他,敌军大张旗鼓的在他眼皮底下过了河,李神符是急怒加。
整个黄河边上,近十万众的守军,好像就他一个在跟敌厮杀激战,以求能阻挡敌军过河,其他
都在冷眼旁观,连长安那边都没了动静。
孤零零的感觉伴随着李神符,让他愤怒而又焦灼,因为显然敌军过了蒲津渡,必定来攻冯翊,他能不能守得住……
好吧,想到这个,李神符眼前就浮现出了岸边那场短促的战事,于是他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有了惧敌之心,他把责任都推给了部下。
众无能,本王即为巧
,可也难成无米之炊啊……
当然,这纯属是神上的自我安慰,他襄邑郡王李神符要是这么没担当,今
的领兵之权也到不了他的手上。
这呢,和许多李氏族
差不多,才能上没那么惊艳,却也不会太差,在
品上,李氏中
就算虚伪了些,可也能自信的站在关西贵族的前列。
嗯,大抵就是这个样子,还是那句老话,这年月的贵族,尤其是关西贵族,大部分都是有才能的,可那是占据资源优势所形成的优势,不需称道,只能说是事实。
可要与他们所占据的资源真正的来较真一下的话,贵族们大多都是酒囊饭袋无疑,也就是说,大致上投都和产出无法相比。
所以说,贵族也是凡,成不了神仙,襄邑郡王李神符更是如此,剥除掉一层层的光环,本质上他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关西贵族而已。
回到冯翊,除了再次派四处求援之外,便是打算率兵死守冯翊。
之前和敌争夺河滩时,李神符表现的颇为糟糕,让他的部下们心生不满,可话说回来了,却谁也不愿意把冯翊丢了不是?
再者说了,李郡王在冯翊掌兵多时,赏罚还堪公正,也没像传说中的齐王之类,仗着身份欺压于谁,这样一个就算领兵之能差了些,众
也还能忍受。
反正,此时冯翊已是四城紧闭,即便有心生恐惧,却也没谁敢劝李神符弃城而逃,嗯,世间像宇文歆那样的家伙毕竟还在少数嘛。
相比有些焦虑的李,李神符就只能用战战兢兢来形容了,而喧嚣的蒲津渡
,可不如李神符想象那般,无
关注。
实际上,从李聚兵于蒲坂时,这里的一切就已经成为关西
的焦点。
李神符率兵与李战于蒲津渡
,李神符自觉孤零零的像个悲
英雄,可事实上则是,不仅仅有
赶来围观,甚至于有
已经摆开架势,准备上桌了。
就在李神符退兵而去的时候,于唐军西南二十余里处,五六百骑兵静静的聚在一处,好像等待着什么。
一直到探子来报,李神符已领兵退往冯翊,敌军少,并未追击,领兵的
听了,才懊恼的喃喃道:“哼,两兄弟一个比一个无能,也亏的大家都姓李……”
坐在马上,左顾右盼,愤愤而言的不是旁,正是镇守永丰仓的平阳公主,领陕东道行台刑部尚书,李秀宁。
永丰仓离着冯翊最近,李秀宁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地方,没什么好奇怪的。
按理说,他应该是和李神符站在一处,共同领兵据敌于河岸,因为毕竟李神符是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而且领有卫府大将军之职,名义上来说,战时是可以直接指挥河边各部的。
可就像当初张士贵所言,唐军令出多门,各部不相统属,极易为所乘……此时别说李神符指挥不动李秀宁,即便是驻兵韩城的侯君集,他也别想轻易调得动……
(要住院最少三天,看况延到四至七天,今天伤
不算很疼了,就是肿着呢,阿
拿来笔记本,码了一章出来,还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