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决心(2/2)
,怨言载道之下,攻讦李孝恭的声音便多了起来,而作为尚书令,他看的很明白,若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不用外敌来攻,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也许是哪个军中将领抢粮,也许是哪里冒出义军攻城略地,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满盘皆崩。
李孝恭确实该死,他不但丢了夔州,而且领着那许多骄兵悍将,却没能让蜀中战平息下来,还在慢条斯理的安抚山蛮。
这不但是无能,而且目光极其短浅,因为他既无法用一场场胜利来振奋民心军心,而且也无益于大局。
所以,去岁他提出的战略西移之策,实出于无奈,再有鉴于潼关太子闹出来的一系列笑话,还有王世充败亡,萧铣,李定安,窦建德,李轨等处的消息,如此种种都对他有所影响。
实际上,就算晋地没什么动静,李同意了求和,李世民也要寻求
局之策,他自认不是垂垂老朽的父亲,也不是只想着稳固太子之位,身边尽多蠢物的大哥李建成,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为李氏着想。
就像如今,他既然笃定李定安定然来攻,便需行决绝之举以应此局。
他不像杜如晦等一般,只看到了凶险,而是看到了希望,一如当年李定安夺晋阳之后,他在父亲面前力主放李定安南下,层层设防,拖垮晋北骑兵的策略一般,此时此刻,他已下定决心,领兵在将要到来的战事当中,重创李定安,哪怕将长安当做诱饵也在所不惜。
而最为重要的则是,晋地被李定安经营的蒸蒸上,好像比蜀中还要强上几分。趁势夺之可资大业。
反过来,挟大胜之威回转的秦王,也就再不是当初胜薛仁杲后,只带数百亲从回京的秦王了。
若不能拿太子之位酬之,别说他秦王不答应,便是他麾下的百战将士也不会罢休的,想到此处,什么晕,什么身体不适,就都退避三舍,被熊熊燃烧的野心驱赶到了角落之中。
这也是李世民那点宿命感的来源所在,当年李定安晋阳,随即挥军南下,与李唐争雄,才至有今
之局,而今
还要与其一决雌雄,胜之便可转危为安。
这样的一个过程,也难怪李世民会有所感慨,他和李定安争夺的不是胜败,不是疆土,不是,而是气运。
李世民甚至感觉他从没有如此振奋过,有强仇大敌在前,一战而决天下归属,多美好的画面,也最适合他这种自诩杰的
物。
如果赢了,他也一定会给李定安树碑立传,不然的话,天下尽多宵小,又怎么来衬托他秦王李世民的功绩?
当然了,这都是秦王殿下的畅想,不说此战能不能决定天下归属,只说他李世民也还只是秦王,并没有登上皇位,甚至于连太子都不是,又如何能跟敌争夺气运?
也许,最终他和李的
战,只能沦为诸侯间的有一场撕(防和谐)
而已。
嗯,可以说,这都是李世民在给自己打气,显然,做出如此决定的李世民内心活动比较丰富,他毕竟也是,而不是什么神仙之流。
于是,秦王李世民旧疾复发,病卧在床,经过御医的诊断,需要好生静养。
皇帝李渊是真心想让儿子好起来的,于是赐下许多滋补之物,关切之溢于言表,只是秦王不领
,病
迅速严重,不几
便闭门谢客,在府中全心养病。
尚书左仆裴寂,齐王李元吉等纷纷前来探看,过后欢欣鼓舞,扬眉吐气间,
宫的次数多了起来,显然准备放开手脚,施展才能了。
可没高兴两天,有便举发齐王李元吉与宫
私通,秽
宫闱事,李元吉有没有这样的胆量先且不提,只是他跟后宫受宠的嫔妃们走的确实很近,而且李渊这一家牙
都挺好……
此事一出,连正与李元吉打的火热的裴寂都有点犯嘀咕,暗道此子不足与谋,何况是旁了,谣言遂起……
这还不算,太子也被猛的敲了一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