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书房(四)(1/2)
老臣难得之处在于,为官经验丰富,知达意,资历
厚,可为众
之表率,这样的老臣,很少会让君王或者上官为难。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当然了,也有些老臣会一直念叨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甚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云云,想要上欺君王,下压群臣,肆意妄为。
而陈孝意显然属于前者,听了李的话,当即便为其他两
定下了谈话基调,那就是认错,而非劝谏或是对抗。
李很满意,有些话可说可不说,本来他没打算将自己的意思明白的表露出来,他有的是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可后来他又改了主意,因为眼前这三个跟随他时间很长了,是当初起兵时老
中最聪明,也最能
的几个
,和他们推心置腹一下,是没有坏处的。
只是他们毕竟和那些军将不一样,他的话说出来也就委婉许多,只要看到架势不对,立马就能转弯。
如果可能,接下来的话肯定就是,你们看我这么累,你们还有何话说?
但陈孝意闻弦歌而知雅意,那就省事多了,温彦博和苏亶两个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跟上节奏,他们是汉王近臣,不是别的什么,在这样的事
上,绝对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不用多说,两立即出言附和,委婉高明之处,并不比李
稍差。
实际上,他们虽然觉着大王的话有些不妥,可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大王想要轻省些,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若真能做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何愁大事不成?更何况,大王不也说了,那样只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长远目标,而非绝对……岂非正合治政之髓?
再者说了,以后有大事待决,还真能略过君王不成?至于什么是大事,各自有斟酌,只要别让大王说成小事便是。
李打着小算盘,三个近臣也不差多少,真应了那句话,与
斗其乐无穷啊……
有了这样的姿态,李笑着摆手,“不需如此,让旁
听说,还以为我无事生非,想效那昏庸之举呢。”
听了这话,三个都是无动于衷,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得了便宜,若不侨
上几句,这位肯定感觉不够完美。
“封爵之事,不必顾忌太多,亲近者先行,有功者居上,哪个说三道四,让他到我面前分说。”
就知道……陈孝意和温彦博对视一眼,隐有笑意,之前那许多的焦虑尽都消散,大王还是原来的大王,时有懒散,怨言,却不会置大事于不顾。
虽说和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君王模样有些差距,却和当今那些狂悖逆,厚颜无耻的
们强的多了。
其实就像李了解他们的处世为
一样,多年下来,他们同样也熟知李
的习惯秉
,君王和臣下的小小的
锋不如说是相互配合,结果自然也就令大家都很满意。
像是苏亶就年轻了些,便不如他们老谋算,此时刚刚咂摸出了些滋味,着实慢了一拍。
此时温彦博便适时道:“大王说的是,之后臣等便依此来办,必不让狡之辈扰
视听。”
而封爵之事,缺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句话,有了大方向,此事并不为难,过后有所责难在所难免,可只要李满意,那些都是细枝末节,而且大王也说了嘛,不用顾忌太多……
温彦博这里几乎一下便轻松了下来,那么接下来也就到了该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了,“大王之意,臣已明了,只是新爵即出,旧爵又该如何?臣以为……为长远计,应酌沿袭隋之旧爵,然为免封爵太滥,可以降爵为主,削爵辅之,在封爵之时明示众
,以为定例,大王以为如此可好?”
李点
,“正该如此,前
设爵,为表彰功绩,荫蔽子孙故,而今封爵之滥,已失前
本意,吾当节之,以荣众
之身,今后隋之旧爵,当以削爵为主,降爵次之,凡袭爵者,降两等,如此,数十年后,得爵者或可称荣于众
之前。”
听了这话,三个都惊了惊,相劝却又没
说话,因为当汉王殿下这么说话的时候,便意味着很难劝其改变主意。
陈孝意瞥了温彦博一眼,心里道了一句,多此一举,封爵已经开始,早晚会涉及于此,只要潜移默化一段时,有了那许多例子,再来提一提的话,结果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温彦博也瞪了瞪眼珠子,那意思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想着既然大王已经开始封爵,那么一些事作为吏部尚书,必然要做在前面,不然岂不是说他温大临无能?
苏亶也皱起了眉,相比陈孝意两
,他们苏氏才是真正的豪族,封爵之
不知凡几,之后要是弄的一个个都没了爵位傍身……只是稍微想象一下,苏亶就觉着这事不怎么靠谱,异
一旦进了长安,长安城中那许多门阀世族,削爵到他们的
上,会激起怎样的波澜?
瞧了瞧几个的色,李
不由一笑,“此事我已留出许多余地,你们还畏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