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登门(2/2)
夫。
然后,他还要在晋阳寻一处宅邸,盘下来作为他们兄弟的落脚之处。
他们兄弟已经商量好了,要在晋阳安居。
这座北地大城有着很多好处,在他们兄弟看来,比云内要强的多,当然,要是没有战那就更好了。
王绩的事也不少,拜会学师是一回事儿,他还要去见几个友朋,探听一下晋阳城中的
势,弟弟不顶用,只能他亲自出马,所以他也只能放下酒坛,准备奔走一圈了。
再是疏狂的,在这片土地之上,也别想真的不食
间烟火。
实际上,为了能安心在晋阳饮酒度,专心著述,王绩给几个名声颇显的朋友都送去了书信,邀他们到代州一聚。
这种延揽文的事
,他做起来比陈孝意等
要趁手的多。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一位姓孙的大夫。
这是京兆华原
,沉溺于老庄之学,
通典籍故事,为求仙道,而效农,行走于山林之间,尝百
,济世
,颇有著述。
这无疑是个高洁的
物儿,当年王绩游历京兆时,与此
相
,很是佩服其
的
品才学。
两后来书信来往不绝,引为至
。
王绩倒不是想让此来晋地给谁效力,只是他如今
感世道纷
,很怕这位不愿做官儿的好友经受离
之苦。
遂派传书于太白山,想邀其来代州一行,诱饵早已想好了,就说五台颇为异,多出有道之士,如此云云,想来那位醉心于长生不老之学的好友,应该能够动心吧?
不用问了,这叫孙思邈,年纪上和王绩差不多,也都无意于官场。
只是王绩脱离不开,家孙思邈却没有家族牵系罢了。
实际上,他们两的理念看似相近,却相差甚远。
王绩羡的是悠悠林下,自身独全,便无须理于外事的隐士。
而孙思邈虽恬淡,看上去像个真正的隐者,实际上,却存有济世
之苦,以求大道的恢弘志向。
可以说,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一个是假隐士,一个是真道德。
而才的聚集,在这年
就是这么简单,有了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去处,立即就是呼朋唤友,相聚而来。
如今九品中正制虽和大隋一样,已是支离碎,可还在持续的影响中很多
的思维方式。
而李此时,并不确切的知道,攻下晋阳之后,会带来怎样一些后果。
他只是隐约的察觉到,他身边的应该会增加一些了。
因为这天上午,王氏阀主,前大隋工部侍郎王丛,亲自来拜见于他,显示出这个晋地大阀终于有了彻底低的迹象。
王丛带来了一些王氏的年轻后辈,想要让他们充于李幕府的心思,昭然若揭。
李接到禀报的时候,还有点宿醉,听了这个,却是
一振,立即率
迎出府外。
这一点上,也便将他和许多世豪杰分别了开来。
他不算礼贤下士之,可他明白一个道理,面子是别
给的,却是自己扔地上的,既然没想着把
家给连根拔起,那就没必要弄的太过难看。
所以,在并州总管府之外,宾主相见甚欢。
看着白发苍苍的王丛,李从他的身上明显感觉到了王氏的暮气。
看着笑呵呵的李,王丛也只在心里道了一声,枭雄。
相互间的第一印象其实都不太好,李和当初李渊一样,嫌
家礼仪太多,弄的太过拘束。
王丛则看这个年轻笑里藏刀,非要
着晋阳王氏低
俯首,才肯
休,弄的太过下作。
当然,王丛没有倚老卖老,让李心中稍安。
李礼节周到,没有显出粗鲁的武
形象,也让王丛颇为安慰,王氏重礼仪,那可不是一句空话。
而李被李碧
练一番,也确实没白费了功夫。
随后,李直接将王丛引
内宅,命
摆下酒宴,来款待这位王氏阀主。
算得上是正经的密谈了,席间只有李和王丛两
,王丛感到很满意,这种待遇有着危险不假,可也避免了一些无谓的纠缠,也说明这位对王氏确有接纳之心。
(月票月票,昨天出去散散心,今天依旧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