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沉重(2/2)
保夕。
这是一场对门阀氏族**的清洗,如今还能矗立不倒的大族豪门,各个都是战战兢兢。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元吉的所作所为,无疑触动了已经感觉到根基动摇的晋阳王氏最为敏感的那条经。
王氏内宅之中,在那会儿不住回着一个声音,关西
要对晋地大族动手了。
于是,当兵威赫赫的代州军崛起于北地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这个以往他们肯定不屑一顾的外姓子(阿按,说的是和门阀联姻的庶族,和王世充的称呼有些类似。)。
所以,他们才会去信于李,也才会恭恭敬敬的迎代州军
晋阳,之后更是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李颇为震惊的听着各处陆续传来的消息,这个时候,他
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顶级门阀大族的影响力。
这和当年杨玄感叛反时的一呼百应,和李渊南下长安,众归附其实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晋阳王氏此时没有太过出色的才,他们的底蕴却也
厚的令
发指。
当晋阳王氏投顺李渊的时候,晋地战火迅速平息,当王氏主支关闭宅门的时候,就能让河东诸郡心惶惶,当他们叛唐的时候,同样能让诸郡大
,烽火遍地。
本来,李对晋阳王氏很是看不顺眼,更对他们蛇鼠两端的行为,颇为鄙夷,所以进
晋阳城之后,也没怎么搭理王氏的那些族
,表现的不冷不热。
可现在,他却不得不郑重的审视一番,这个晋地的千年大族了。
而另外一个降,相比之下,应对起来,却要轻松的多。
唐军今年应该不会来收复晋阳了,这是李此时最为欣慰的一件事。
感受到时间慢慢流逝,他也有所急迫。
晋阳这座城池拿下来的时候很轻松,可想要把他变成自己的,却还要费很多的功夫。
陈孝意还没来到晋阳,李只能耐心的等着。
当然,他也没闲着,嗯,根本也闲不下来。
最为要紧的就是城防。
李先就带
围着晋阳转了一圈儿,好像在巡视自己新得的领地一般。
由宇文歆陪同,薛万彻带护卫。
当得知这个关西大汉是大将军薛世雄的儿子的时候,宇文歆还诧异了一下,可和那些无知之不同,他只是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过来。
大将军薛世雄曾为涿郡留守,他的儿子自然是在幽州任职,薛世雄一殁,李出兵幽州,斩杀幽州总管罗艺,薛家子怕就是那会儿投在其
麾下的了。
此时宇文歆对李的家世,以及他的年纪都已是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狡诈如狐的领兵上将,而能驱使陈孝意之辈,略定代州三郡,治世的手段也不会缺了。
和李元吉相比,这才是一个真正让感到惧怕的
世英杰。
陪同在李身边,绕着晋阳城时不时的给李
指点一番,他不太明白李
的用意,所以也不好说什么。
当然,借着这个机会,他到是可以稍稍近距离的审视甚至是适应一下对方的行事,这个过程很重要,为官多年的他自然不会轻忽视之。
李没怎么给他这个机会,出来转这一圈,他就当是散心了,他肩膀上压力之沉重,让他有了些焦躁,所以便选择出来走走。
巡视完了城防,再去看了看粮仓。
晋阳大仓本是文帝年间所建,是大仓制度的产物儿。
旧仓在晋阳城北,用意也不用多说了,为防突厥嘛。
而在大业六年,晋阳仓移至城东,显然,这是为了方便运粮去河北而改建的,直接连着去涿郡的驰道,这些都是大业年间的产物儿了。
晋阳大仓中的粮食多吗?
这就要看你怎么看了,可以和幽州大仓类比一下。
幽州的存粮,可以供幽州军吃十年二十年,要养活一地百姓的话,也能坐吃山空上两三年。
晋阳大仓就差不多是这个水平了,和幽州存粮不相上下,这是从永丰仓补给的结果。
如果李元吉不率兵去雁门,没有和突厥厮杀连场的晋阳,李想要拿下来,也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
了。
李仰望着高高的粮仓,看着忙忙碌碌清点粮食的官吏兵卒,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这可都是能吃饱肚子的东西,在他看来这才是这纷纷的世上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