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诸事(2/2)
在马邑郡城办了一件丧事,接着又办了一件喜事,跟晋阳王氏的旁支成了姻亲。
当然了,至于说什么结义兄弟不结义兄弟的,也就那么一说,恒安镇军上下,能叫他一声哥哥的,除了李春,便只有罗士信和元朗两了。
这两个都是李落魄的时候结
下来的朋友,能够相随至今,在外
眼中,其实和他的亲兄弟也差不多。
罗士信的婚姻有了着落,元朗那边儿的喜讯其实也快了。
他现在跟西突厥的那位蓝眼珠儿打的火热,其中是怎么一回事李
既没那个功夫也没那个闲心去详细问问。
只是听妻子说,两个快到谈婚
嫁的地步了。
可元朗跟罗士信不一样,家爹娘兄弟俱全,
不到李
来管,所以,元朗只是在等着京师那边儿元老
儿点
,他这里就能娶新
进门儿。
实际上,现在的马邑想娶个婆娘,真的不需要太为难。
连年战争下来,男比例上的平衡早就打
了,只要你身强体健,又能供养家
,娶上十个八个的,也是轻轻松松,成本还是极低的那种reds;。
像李自己,只要他有意纳妾,整个马邑郡算算,不管什么样的
家,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到了现在,他身边其实只有一妻一妾,红眼珠儿到如今还只是挂着个虚名儿,这也只能说明,他对色确实不怎么上心了。
借着提亲的机会,李又跟王禄商量了一下,郡府官吏缺职的太多,补足
手也是当务之急。
从云内调过来,那是一定的了。
只是那需要一些时间,李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马邑郡来一次
普查,根据旱
,和现有的粮
,做出最合理的分配。
因为现在一粒粮食,马邑郡都费不起了。
王禄欲言又止,李知道他在想什么,也就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云内的牛羊粮食,能支持到今年冬天过去,那就是谢天谢地的事
了,不用指望云内还能拨出粮
来给郡城。
而且,现在马邑郡的常备军伍,早已大大超过了当初李靖在时的规模。
养兵的消耗,又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所以,他需要王禄带立即将户籍重新整理,不得有任何虚假之处,因为这事关整个马邑军民官吏的生死。
王禄也是满嘴的苦涩,没了联姻事成的欢喜。
从大业八年开始,粮食的事就持续的困扰着马邑边郡,一直到现在,却是越演越烈,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
马邑郡的出路在哪里,王禄是一片茫然,没有一点的绪,好在,马邑太守的职务没落在他的脑袋上,不然的话,现在他也只能学一学李靖了。
当年的官迷,比势
迫到了自愿放弃官位的程度,可见,这些年来,马邑每况愈下的
势到底有多糟糕了。
最终,他还是问了一句,“如此形,郡守对将来可有打算?”
李即便也是
疼万分,可还是从容笑道:“放心,终归不会把
饿死就是了,你呢,只需做好份内之事,就是功德无量,还有,既然缺
,找一些识字又聪明的
子进郡府为吏,云内的
毕竟要到的晚一些……”
王禄张结舌,和陈大一样,生生咽下了那许多的不
愿。
两个命令一下,郡城差不多就成儿国了。
当然,李也明白,这样的
形估计也只是暂时的,
子为官从军,到了后来,也就那么一回事儿,何况是如今了?
办完了这些事儿,李便打算率兵回去云内,可事
又来了。
雁门太守陈孝意亲自来了马邑,让李颇为惊讶,却不得不好好招待这位不速之客。
陈孝意比王仁恭要年轻的多,五十多岁,发花白,却身强体健,他是河东永济
氏,为官多年,以忠直而闻名,实际上,这是个颇擅刑律的家伙。
他主政雁门之后,颇得心,雁门郡在大业十一年的那场战事过后,还能聚众而守,没有闹气大面积的饥荒,其
可谓是功不可没。
李对陈孝意的到来,有些摸不着
脑,许多的猜测,都没有根据。
可这个时候能见一见雁门太守,对于马邑郡今后的局势而言,是有着好处的。
(月票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