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f?(040)美妻圆房(2/7)

本学成归国的吴晋伟先生。

二哥引见后吴君稍稍自我介绍了一下出身,他今年23、比我大上一岁,从本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毕业后,在本铁道院实习了一段时间,一月初才回桂服务。

我见他讲话不疾不徐、色自若,眼炯炯有力,显然是对所学相当有自信,但又没在北京所见那些【海归派】骄傲气燄,不过眉宇间似乎有所保留,谈吐中不知是有什幺难言未尽之处。

稍事用餐我开道:目前桂平码如此繁忙,现在一天一班小,暂时是够用,但上下货都需要至少半天时间,不知道吴兄有什幺改良方策?吴兄顿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我一下就直接点名说话。

水运的部分我是外行,不敢贸然提出意见…吴晋伟谦道。

二哥,我们调查过水运况了吗?是没有全盘调查,但基本资料也不少…二哥放下筷子道:珠江航行船最早是光绪十八年广东平安公司通航梧州的小型船,不过当时还是以木帆船为主。

光绪二十三年梧州岸开放后,蒸汽船才慢慢多了起来。

汽船最早是明船,后来才被螺旋浆船取代。

新出现的是【电船】,就是狄赛尔柴油引擎的小,吃水浅,可拖带6至8条木驳船。

目前江每艘平均载重吨约80吨、木船每艘载重吨约20吨,吃水大约是2米上下。

嗯…那航线呢?我续问。

二哥道:现在船可以从广州一路上到百色,不过如果拖带驳船最多就到贵港。

那我们桂平的码要多长、多才够?基本上以年出10万猪,也就是400万公斤培根来说400万公斤是4000吨,加上木箱约5000吨,合计9000公吨。

另外加上其他出产品杂货,一年现在估计是15000公吨的量…二哥回答道:一列驳船虽说大船可载80吨、8条木船160吨,其实满载最多也就200公吨。

目前西江航运一年的载运能量大约有18万吨,是足以满足现在进出所需。

现在眼前的问题是装卸货速度太慢,一趟船靠岸起码要半天时间。

嗯…我稍作沉吟道:那如果吞吐量增加到50万吨?甚至100万吨呢?呵呵,老三,你这数字未免也跳太快了吧!以广西现在的建设条件,桂平码最多考虑到10万吨就很了不得了。

二哥您先别岔开,回答我。

这…超出我所学範围,我答不出来……。

吴兄您看呢?这…这真的有点疯狂…吴晋伟犹豫一下问二哥道:方便回答吗?没关係,老三就是这样,有时疯疯癫癫的,但常常他说的最后都对二哥笑道:你如果有想法直说无妨。

嗯嗯…吴晋伟清了清喉咙道:那我就不客气说了。

三老闆您这个问题乍听之下实在有点疯狂……。

听到吴晋伟只用【有点】二字,让我对他的好感增加不少。

这小子似乎是有备而来的。

首先是在数字上,以目前西江水运,一年要运送50万吨货物有实际的困难,问题出在水运能量吴晋伟道:现在的拖运方法式一艘小拖带6至8条木船,但各木船都是直接繫索在小上,木船大小不一,拖带时对航道的要求高,舵技术含量也大,如果要拖带更多的木船也没有办法,所以一般见到的内河水运还是以单船运输为主。

吴晋伟继续说明:要提高单趟的运输能量,最好採用欧洲的【一列式拖带法】。

一列式拖带省燃料、省缆绳,可大幅增加拖驳船队运量和航行速度,各船间缆索前后相连,各驳可自行舵,因此能适应弯曲半径较小的狭窄的航道。

如果能进一步利用【双排一列拖待法】,我估计一趟至少可以拖引40条以上木船,运输量可以达到千吨以上。

那不採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最重要原因是小马力不够…吴晋伟道:要这样拖运,小或驳船至少要有150马力以上,但现在的小最大的也只有180匹,平均是80匹左右。

嗯嗯…我连忙取出纸笔记下来。

这些资料与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想过也没接触过。

那要如何解决呢?德国有个道依茨(deutz)公司,生产高品质的狄赛尔引擎,可以达到300马力以上,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驳船的船体,在国内甚至在本省打造现在都不是问题,就是缺钢料而已。

嗯…我了解了…道依茨公司我听过,到廿一世纪德国出产的重型卡车还是都用道依茨的柴油引擎。

接下来是考虑木船标準化吴晋伟续道:现在的民船大小不一,小的5吨、10吨,最大的可到200吨。

大小不一不仅造成拖带时作困难,靠港时的船舶运动、货物装卸都有不少麻烦,最好都统一,作业才会快速。

喔?但是这样200吨的船,木料供应上不会有问题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